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近代〕康有为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作品简介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是清末民国初年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借用伍子胥的典故来喻已抒怀;二句通过记梦,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三、四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向清朝统治者发出了讽劝。诗中暗喻国事沦丧,心忧祖国,苦于无力施展抱负,咏此以寄其一腔忠愤,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切。全诗苍凉悲壮,落句以景结情,愤愤然大有立足千钧之势,令人感愤不已。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戊维新变法失败了后,康有为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至香港转往日本。次年(1899年)夏历正月,意大利在各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中,也卷入了竞争,命驻京公使玛尔士诺向清政府提出租借三门湾的无理要求,并把军舰开进浙江,进行武力威胁。康有为在日本得知这一消息,忧愤异常,写诗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关切之情。

翻译注释

翻译

伍子胥一片报国之心只落得生前乞食于吴市,死后只余那白马相陪,该尝尽了多少凄凉滋味。可是,他那生前魂梦,生后英灵,又何曾忘却那西子湖边的六桥胜景呢。

且看谁试图染指这锦绣江山吧,哪怕你纵然乘着钱塘江的潮汛滚滚而来,也将被忠魂的怒涛喝退。

注释

(1)意:指意大利。

(2)三门湾:为重要港口,位于浙江宁海东面的象山半岛南端。

(3)兵轮三艘迫浙江:指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历正月,意大利以武力威胁强租三门湾之事。

(4)凄凉白马市中箫:此处诗人以伍子胥自比,暗喻变法失败,自己被迫逃亡国外,过着凄凉艰辛的流亡生涯。白马,借指伍子胥。

(5)六桥:即杭州西湖苏堤上的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埔、跨虹六桥。

(6)谁看取:谁守护的意思。取,语助词。

(7)怒断:怒极、怒煞之意。

(8)浙江潮:即钱塘江潮。潮以八月为最大,潮头高数丈。

全文拼音版

wénsuǒsānménwānbīnglúnsānsōuzhèjiāngyǒu
liángbáishìzhōngxiāomèng西shùliùqiáo
juéhǎojiāngshānshuíkàntāoshēngduànzhèjiāngcháo

相关推荐

闻笛

〔唐代〕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闻歌

〔唐代〕李商隐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闻黄鹂

〔唐代〕柳宗元

倦闻子规嘲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宋代〕王珪

神兵十万忽乘秋,西碛妖氛一夕收。

匹马不嘶榆塞外,长城自起玉关头。

君王别绘凌烟阁,将帅今轻定远侯。

莫道无人能报国,红旗行去取凉州。

闻筝

〔明代〕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唐代〕李白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

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

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

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

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

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

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

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

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

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

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

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