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望月

〔唐代〕卢照邻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澈,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作品简介

《江中望月》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抒发望月怀念远地亲人的情思,首联写江上行舟望见月光,中间两联描写夜晚月光铺洒江面的景象,营造出真假难辨的境界,尾联遥想亲我之思,显示出诗人深长相思之情。此诗为相思曲,寄情于景,自然流畅,灵动有韵。

创作背景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卢照邻离开四川赶赴洛阳,坐船顺长江而下,途经襄阳。《江中望月》此诗叙述船驶离三峡后,刚进入湖北管辖地时遇见的美妙夜景。

翻译注释

翻译

江水舒缓地朝着涔阳流去,水清见底,月光如水与江水一起流淌。

圆圆的月亮挂在中天,既照出水面晶莹的水珠,又映出水面细长的波纹。

不停地划桨使得水中的月影轻轻晃动,漂行的桂木红船散发出清新的幽香。

在这月光朗照的相思之夜,想那千里之外的妻子也如我一样泪水打湿了衣裳。

注释

(1)涔阳:古代洲渚名。《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地在今湖北荆江分洪区以西,地处南平、石首二县与湖南津市交界地带。

(2)澄澄:水清澈的样子。

(3)写:同“泻”,即倾注。

(4)溜澈:光滑清澈。

(5)弦:满月。阴历初七、八,月亮缺上半,叫上弦。阴历二十二、二十三,月亮缺下半,叫下弦。弦满,即不缺,为圆月。

(6)箭波:形容江水流动迅速有如飞箭。《慎子》:“河下龙门,流驶行箭。”

(7)沉钩:沉到水里的船桨。

(8)兔影:即月影。相传月亮中有玉兔。

(9)浮桂:浮动的船。桂,桂木船。

(10)丹芳:红色的桂木放出的香气。

(11)延照:广照,普照。

(12)沾裳:浸湿、浸染,指泪水打湿了衣裳。

全文拼音版

jiāngzhōngwàngyuè
jiāngshuǐxiàngcényángchéngchéngxiěyuèguāng
jìngyuánzhūliūchèxiánmǎnjiànzhǎng
chéngōuyáoyǐngguìdòngdānfāng
yánzhàoxiāngqiāngòngzhānshang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唐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风格雄健奔放,代表作《长安古意》描绘帝都繁华与人生无常,开唐代长篇歌行先河。曾任益州新都尉,后因风疾辞官,隐居太白山。晚年病痛缠身,自沉颍水而亡。诗作突破六朝余风,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共同推动唐诗革新,对盛唐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

卢照邻的诗

相关推荐

江夏别宋之悌

〔唐代〕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江南意

〔唐代〕王湾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宋代〕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宋代〕卢祖皋

画楼帘幕捲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江上书怀

〔唐代〕崔峒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江夏行

〔唐代〕李白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江南曲

〔唐代〕张籍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