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娃歌

〔唐代〕李贺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作品简介

《宫娃歌》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写了宫女幽闭深宫中内心的孤寂、痛苦的心情,及期待自由生活的愿望,同时能够反映出作者对宫女悲苦命运的同情。全诗情景交融,构思巧妙,运用比兴手法,描绘出宫里凄冷、幽闭的生活环境和宫娃幽远、缥缈的梦境,与宫娃强烈思归、不甘寂灭的心境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意境。

创作背景

从《诗经》开始,中国文学便产生了一系列揭示妇女不幸命运,为她们鸣不平的感人诗章。李贺的《宫娃歌》可以说是这悲怆组歌中一支哀惋低回的小曲。《宫娃歌》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至元和八年(813年)间,这段时间李贺常住京师长安。

翻译注释

翻译

高悬的灯烛透过细薄的纱罩放光明,花房的宫女们深夜里捣制红守宫。

香炉的象口中喷着香气,地毯暖烘烘,北斗七星挂在城头,漏板声声报深更。

寒气侵入殿前网罩,宫殿的暗影昏蒙蒙,绣着彩鸾的门帘横额,沾满了霜痕层层。

蝼蛄对着月光在曲栏下哀鸣,失意的宫女被牢牢关锁在大院深宫。

宫女梦中走进了沙洲上的家门,天河落处的长洲上留下了她的倩影。

希望君王能像太阳那样光明,放我走吧,跨鱼破浪我也马上起程!

注释

(1)宫娃:宫女,吴语称美女为娃。

(2)蜡光:烛光。

(3)照纱空:烛光射过薄薄的灯纱,透明通亮。

(4)花房:宫女的居室。

(5)红守宫:宫中妇女们化妆用的一种颜料。

(6)象口:象形香炉的出烟口。

(7)毾覴:细密的地毯。

(8)七星:北斗七星。

(9)漏板:古代报时辰的铜板。

(10)罘罳: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

(11)彩鸾帘额:绣着彩色鸾鸟的门帘上的横额。

(12)著:沾着。

(13)啼蛄吊月:蝼蛄在月光下悲鸣。

(14)钩阑:弯曲钩错的栏杆。

(15)屈膝:门帘上的环扣。

(16)铜铺:铜制的铺首。

(17)阿甄: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清姿丽貌,初入宫时得宠,后被谗言失意,幽禁宫中。泛指失宠的宫女。

(18)沙渚:水中的小陆地。

(19)天河落处:银河落下的地方,比喻家乡十分遥远。

(20)长洲:县名,唐朝时属于苏州,代指宫女的故乡。

(21)君:指皇帝。

(22)妾:宫女自称。

(23)骑鱼撇波:骑鱼破浪,形容宫女思乡情切,等不及坐船。

全文拼音版

gōng
guānggāoxuánzhàoshākōnghuāfángdǎohóngshǒugōng
xiàngkǒuchuīxiāngdēngnuǎnxīngguàchéngwénlòubǎn
hán殿diànyǐnghūncǎiluánliánézhùshuānghén
diàoyuègōulánxiàtóngsuǒāzhēn
mèngjiāménshàngshāzhǔtiānluòchùzhǎngzhōu
yuànjūnguāngmíngtàiyángfàngqièpiē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诗鬼”。其诗想象奇诡,语言秾丽,善用神话典故,开创“长吉体”,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充满幻魅色彩。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终身落魄,27岁英年早逝。诗中常流露生命短促之悲,风格独树一帜,对晚唐李商隐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宫词

〔唐代〕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宫之奇谏假道

〔先秦〕左丘明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宫怨

〔唐代〕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