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雨夜

〔清代〕纳兰性德

丝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是年年、肠断黄昏。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说,塞垣春。

萧飒不堪闻,残妆拥夜分,为梨花、深掩重门。梦向金微山下去,才识路,又移军。

作品简介

《唐多令·雨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是写雨夜景象,辞藻美丽,用词讲究。下片则是抒写情感,余兴未尽,伤感至极。全词表达了词人相似的伤痛之情,整体风格于简淡中见含蓄,典雅中不失清新。

创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纳兰受命出使,前去觇梭龙,在行进中遇夜雨,在雨夜中顿起相思而作此篇。

翻译注释

翻译

细雨霏霏,雨打下的落花,好似红色地毯铺在苔藓覆盖的台阶上。年年都在伤心欲绝的黄昏中度过,满眼的花草都会无端地勾其幽怨,更不要说那边塞的风光了,更加令人断肠。

那风雨潇飒的声音不忍细听,夜半时分,妆容已残,拥着被衾迟迟不肯睡去。怕梨花被风吹尽,于是紧紧关上闺门。梦里来到你从军的边塞,谁知道才刚刚找到路径,你所在的军营便已经转移到别处去了。

注释

(1)丝雨:谓细雨霏霏。红茵(yīn):红色的垫褥,此处形容红花遍地,犹如铺了红色地毯。

(2)苔阶:长有苔藓的石阶。

(3)芳菲:芳香的花草。

(4)重门:宫门,亦指屋内的门。

(5)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唐贞观间以铁勒卜骨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唐卢照邻《王昭君》:“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6)移军:转移军队。

全文拼音版

tángduōlìng··
zhīhóngyīntáijiēxiùwénshìniánniánchángduànhuánghūndàoyǎnfāngfēidōuhèngèngshuōsāiyuánchūn
xiāokānwéncánzhuāngyōngfēnwèihuāshēnyǎnzhòngménmèngxiàngjīnwēishānxiàcáishíyòujūn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唐多令·枫老树流丹

〔清代〕蒋春霖

枫老树流丹。芦花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阑。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悲西风、归雁声酸。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唐多令·惜别

〔宋代〕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唐多令·秋暮有感

〔宋代〕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唐多令·寒食

〔明代〕陈子龙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雨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宋代〕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唐多令·柳絮

〔清代〕曹雪芹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唐多令·感怀

〔清代〕徐灿

玉笛擫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危楼。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

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清代〕陈维崧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唐多令·苕溪有牧之之感

〔宋代〕尹焕

蘋末转清商,溪声共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慢绾乌云新浴罢,裙拂地、水沉香。

歌短旧情长,重来惊鬓霜。怅绿阴、青子成双。说著前欢佯不睬,飏莲子、打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