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传所谓学以为己者,是果有其人乎?吾长京师三十三年,游乡党,入太学,取礼部吏部科,校集贤秘书,出入去来,凡所与言,无非学者,盖不啻百数,然而莫知所谓学而为己者。及见遂于尚书,居永州,刺柳州,所见学者益稀少,常以为今之世无是决也。
古书上所说的“学习是为了修养自身”的人,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我在京城长安待了三十三年,往来于乡里,进入太学学习,参加过礼部、吏部的科举考试,在集贤殿、秘书省任职,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所有与我交谈过的人,没有不是求学之人的,大概不下百位,然而没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为了修养自身而学习的人。等到我被贬官,在永州做司马,在柳州做刺史,所见到的求学之人更加稀少,常常以为当今世上必定没有这样的人了。
居数月,长乐贾景伯来,与之言,邃于经书,博取诸史群子昔之为文章者,毕贯统,言未尝诐,行未尝怪。其居室愔然,不欲出门,其见人侃侃而肃。召之仕,怏然不喜;导之还中国,视其意,夷夏若均,莫取其是非,曰“姑为道而已尔。”
过了几个月,长乐人贾景伯(山人)来了。和他交谈,他对经书钻研得很深,广泛涉猎诸史、诸子百家以及从前写文章的人(的著作),全部融会贯通。他说话从不偏颇,行为也不怪异。他安居室内,沉静平和,不喜出门;与人相见时,态度和乐而庄重。劝他出来做官,他不高兴;劝他返回中原(京城),看他的意思,似乎中原和边疆(蛮夷之地)都一样,不觉得哪里更好或更坏,只说“姑且是为了追求大道罢了。”
若然者,其实为己乎,非已乎?使吾取乎今之世,贾君果其人乎?其足也则居,其匮也则行,行不苟之,居不苟容,以是之于今世,其果逃于匮乎?吾名逐禄贬,言见疵于世,奈贾君何?
像这样的人,他学习到底是为了修养自身呢,还是不是为了修养自身呢?如果让我在当今世上找(学以为己的人),贾君大概就是那个人吧?(他这样的人,)自身修养充实时就安居,感到不足时就出行。出行不苟且迁就(世俗),安居也不苟且迎合(他人)。用这种态度生活在当今之世,他真的就能避开匮乏(或不被世道所困)吗?我自己名声受损,官位被贬,言论被世人指责挑剔,又能对贾君怎么样呢?
于其之也,即其舟与之酒,侑之以歌。歌曰:充乎己之居,或踬其涂。匮乎己之虚,或盈其庐。孰匮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宁其躬。”
在他即将离开的时候,我到他船上,请他喝酒,并用歌谣为他助兴。歌谣唱道:“填满了自己内心的充实啊,也许会在路途中跌倒。掏空了自己内心的虚怀啊,也许屋里反而会装满珍宝。(世人眼中)什么是匮乏?什么是充足?什么是显达?什么是困穷?君子啊,他该取法什么?只为求得自身的安宁。”
若君者,之于道而已尔,世孰知其从容者耶?
像贾君这样的人,他追求的不过是大道罢了。世上又有谁能理解他那从容自得的心境呢?
注释
(1)贾山人:即贾景伯。各本皆注“景,一作宣”。
(2)三十三年:柳宗元生于大历八年(773),至贞元二十一年(805)贬为永州司马,正为三十三年。
(3)乡党:犹言乡里。《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4)太学:汉武帝立太学,为朝廷所设的最高学府。唐设国子监,有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学。此以太学代指国子监。
(5)礼部:唐代科举考试归礼部,柳宗元于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
(6)吏部:唐代士人进士登第后并不能马上授官,须经过吏部的考试,科目则有博学宏词、书判拔粹等。柳宗元于贞元十二年(796)博学宏词登第。
(7)集贤秘书:贞元十四年(798),柳宗元被授为集贤殿正字。正字也可称为秘书。唐集贤殿书院属中书省,正字掌整理图书,校勘谬误。
(8)学者:志学之人。
(9)不啻:不止。
(10)尚书:指尚书省,下设六部。柳宗元贬永州前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11)柳州: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永州奉调回京,旋出为柳州刺史。即谓此。
(12)长乐:唐福州长乐郡,属县有长乐。今福建福州。
(13)邃:深。此指理解深刻。
(14)经书:指儒家经典。
(15)诸史:各种史书。
(16)群子:指除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
(17)毕:全都,全部。
(18)贯统:连贯、成系统。
(19)诐:偏颇,邪蔽。
(20)愔然:悄寂的样子。
(21)侃侃:耿直貌。
(22)怏然:不高兴的样子。
(23)中国:指中原地区,当时是文化发达的地区。
(24)夷夏:指边裔和中原。
(25)均:均等,一样。
(26)莫取其是非:意思是说:不要有边疆地区和中原地区谁先进、谁落后,谁野蛮、谁文明的看法。
(27)道:道德观念。
(28)若然:像这样。
(29)其实为己乎,非已乎:他果真是为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呢?或者并不是为了自己的道德修养呢?
(30)果其人乎:果真是孔子所说的这样的人吗?
(31)匮:匮乏,不足。
(32)行不苟之:所去之地不是随便决定的。之,往。
(33)居不苟容:所住下的地方不是能住即可。容:容身。
(34)其果逃于匮乎:意思是说:他果真能逃脱物质的匮乏吗?
(35)名逐禄贬:姓名被放逐,俸禄被削减。
(36)充:充盈,盛多。
(37)踬:跌倒。
(38)涂:通“途”,道路。
(39)虚:处所。
(40)庐:所住的房屋。
(41)泰:通达。
(42)穷:不通达,不得志。
(43)乌:怎样,如何。表疑问。
(44)宁:安宁,平定。
(45)躬:自身,生命。
(46)若:像。
(47)从容:不慌不忙,安逸舒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