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琮公》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山僧相访之时,主人正公务繁忙;颔联寓大道遍一切处,禅也没有任何固定的外在形式;颈联写诗人的生活内容,亦是其禅心的流露;尾联表明作者观点:即道本自具足,人人都有,无所谓得失。全诗结构一波三折,而又平淡自然,寓意深刻。
赠琮公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
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赠琮公》此诗作于建中四年(783年)。这年的某一日,诗人在自己的郡斋中,忽然与之相熟的山僧琮公来访,韦应物将自己与琮公的此次交流总结成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山僧琮公相访之时,我正忙于官府的案犊公文。
出仕看上去似意致不同,俗事缠身,但山僧的闲悠清净与我的官宦生涯,其实两者皆可悟禅。
不论是春季的末时的官府宴会,或是清静的夜晚宿于高雅的书斋。
佛家之道本自具足,人人都有,无所谓得失,怎么会有得意忘言之事?
注释
(1)琮公:即诗正文中的山僧,身份不详。
(2)吏案:官方案卷,即官府的案犊公文之类。
(3)出处:出指出仕。处,指隐居山林。
(4)殊致:意致不同。
(5)喧:指自己的官宦生涯。
(6)静:指山僧的清静生活。
(7)两皆禅:两者皆可悟禅。
(8)华池:本指仙池,此借指官府生活。
(9)高斋:高雅的书斋。
(10)此道:指佛家之道。
(11)无得:无所得。佛教指悟诸法皆空之理,心中无所执著。
(12)忘筌:即得鱼忘筌,典出《庄子·外物》,得意忘言之意。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韦应物的诗
相关推荐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
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
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赠弹筝者
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
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
赠王粲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赠新平少年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赠史昭
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
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
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
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
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
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
赠别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赠贾岛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