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智玄法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称自己年轻时即离家入道,十年之间屡迁道观。后两句写自己漂泊南北都洒泪而别,最后说修道亦多歧路,智玄法师真正称得上是本师。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自然。
别智玄法师
云鬓无端怨别离,十年移易住山期。
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商隐一生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对其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和僧人有密切的交往,特别是和知玄法师关系犹为密切。在李商隐的诗中,有些是直接为僧人而作的,如《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送臻师二首》《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临终前夕,李商隐产生了强烈的皈依愿望。这时,他想起了曾执过弟子礼、密切交往过的著名法师知玄,希望通过知玄得到皈依,而知玄此时远在蜀地,于是只好寄书偈与之作最后的诀别,并表达皈依的愿望。《知玄传》记载,李商隐告语知玄弟子僧彻说:“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临终寄书偈诀别”。因此,此诗是李商隐晚年佛教思想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他晚年具有浓厚的佛教思想。
翻译注释
翻译
打从鬓发如云的时候开始,我常会无端地,面对着痛苦的别离。算起来该有十个年头了!十年的时光不算短,我总是经常变动,掌握不了住山依佛的归期。
走遍了东西南北,付出的是满腔辛酸泪,这教我该怎么说呢?乞玄师传法,本是我最大的心愿,但现在,又要和你话别了。细想起来,倒像是逢歧路即哭泣的杨朱,才是我真正的本师。
注释
(1)智玄:即知玄,俗姓陈,眉州人,居长安资圣寺。文宗时,供奉内廷。武宗灭佛,归巴蜀旧山。大中,复归长安。八年,上章乞归故山。广明中,赐号悟达国师。李商隐以弟子礼事玄。
(2)云鬓:犹绿鬓、绿发、青鬓,系李商隐自指。
(3)移易:改易,改变。
(4)住山期:指饭依佛门、归居山寺之期。
(5)杨朱:用杨朱泣歧事。《荀子·王霸》:“杨朱哭街途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矣!’哀哭之。”
(6)本师:犹祖师,授业之师。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友
幽寻意方结,奈此世累牵。
凌晨驱马别,持杯且为传。
相求苦非远,山路多风烟。
所贵明哲士,秉道非苟全。
去矣崇令德,吾亦行归田。
别母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别,明日思亲梦里人。
别韦郎中
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别诗二首·其二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别储邕之剡中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别鲁颂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别程女
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
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
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
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
别宋常侍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
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