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

〔唐代〕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作品简介

《临江之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寓言小品类文章。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创作背景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翻译注释

翻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家门,一群狗就流着口水,翘起尾巴,都向小鹿跑来了。主人非常生气,便吓唬退了那群狗。从此以后,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同狗接近,让狗来熟悉小鹿,使它们不伤害小鹿。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就完全顺从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以后,忘记了自己是麋鹿,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再一起顶撞翻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只得与鹿周旋得很好,可是却不时地舔着自己的嘴唇,露出想吃鹿的馋劲儿。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野狗在路上,便跑过去想跟它们一同玩耍。这群野狗见鹿主动跑过来,既高兴又恼火,一拥而上扑过去把鹿咬死吃掉了,尸骨散乱地丢在路上。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注释

(1)畋:打猎。

(2)麋麑: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

(3)畜:饲养。

(4)垂涎:流口水。

(5)扬尾:摇尾巴。

(6)皆:都。

(7)怛:惊吓,呵斥。

(8)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9)日:天天、每天。

(10)就:接近。

(11)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12)稍:渐渐,逐渐。

(13)皆如:皆,都。如,依照。

(14)良:的确。

(15)抵触偃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16)益狎:益,更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7)俯仰甚善:俯仰,周旋,应付。甚:很。善:友好,友善。

(18)然时: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

(19)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20)众:众多。

(21)走:跑(过去)。

(22)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

(23)共:一起。

(24)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25)悟:明白。

全文拼音版

línjiāngzhī
línjiāngzhīréntiánzhīménqúnquǎnchuíxiányángwěijiēláirénzhīshìbàojiùquǎnshìzhī使shǐdòngshāo使shǐzhī
jiǔquǎnjiērénshāowàngzhīwéiquǎnliángyǒuchùyǎnxiáquǎnwèizhǔrénzhīyǎngshènshànránshídànshé
sānniánchūménjiànwàiquǎnzàidàoshènzhòngzǒuwéiwàiquǎnjiànérqiěgòngshāshízhīlángdàoshàngzhì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峻洁,寓言、山水游记尤佳,代表作《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揭露时弊,寄寓孤愤。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故又称“柳柳州”。诗亦清峻,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哲学著作《天说》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宗元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终诗

〔南北朝〕元子攸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

临江仙·寄德新丈

〔金代〕元好问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玉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临江仙·孤雁

〔清代〕纳兰性德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宋代〕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唐代〕张泌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代〕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