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这首长诗从多方面展示了唐王朝建国以来的盛况,最后刻画了统治者卑鄙丑恶的灵魂,不仅指出了唐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也预示着唐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全诗多用铺叙,用典贴切。
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遰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
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临高台》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名,见《乐府诗集》卷一六引《古今乐录》。此诗当作于王勃为沛王府修撰时,大约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前后,所反映的是诗人一次外出登临高台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翻译注释
翻译
高台高耸入云,站在上面甚至产生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玉石栏杆,华丽的建筑物是多么高大,优美的音乐听起来是那么清丽哀婉。
低头观看长安的街道,只见皇宫水沟里的草长得十分茂盛。
斜前方是通往甘泉宫的大路,只见汉武帝陵园中的树木长得郁郁苍苍。
站在高台向四周望去,景色大体相同,树木郁郁葱葱,象征着美好的气象。
紫阁耸立,丹楼如霞,互相映衬,流光溢彩,以黄金为璧带,宫殿中装饰着和氏珍玉,精妙绝伦。
向东与长乐宫连成一片,向西直指未央宫。
赤城在朝阳映照下更加壮观,绿树在春风吹动下婆娑起舞。
新市上,酒楼林立,集市鳞次栉比,上等宅第的屋脊重重叠叠,分明是外戚聚居的地方。
朱红漆轮,翠羽华盖,看起来春风得意,高台楼阁互相对应。
又在大路上有万丈高楼,门窗轩槛花纹图案都雕刻华美、精致。
精致的衣服白天不打褶,华丽的罗帐夜夜都没有空缺。
早晨翠屏环合,晚上妆镜映红。
为君精心打扮,梳着漂亮的发髻,细而弯的眉毛,格外吸引人。用女性口吻写她们的奢靡生活。
晚上,花柳巷间车马奔驰,灰尘四起,这时明月初升,皎洁如素。
鸳鸯池上、凤凰楼中男女成双成对,极尽欢娱。
环境是这样,好时光怎么能放弃!
银鞍绣毂满载富贵的人驶向妓院,今晚就在这儿过夜了。
倡家少妇不要皱眉,容颜就像东园的桃李,马上就会凋谢。
你看那旧时的高台,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早已黄尘覆盖。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临江仙·素洛春光潋滟平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也知心许恐无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
临江仙·佳人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倚栏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临皋闲题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