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前柳

〔唐代〕王建

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晓来唯欠骊山雨,洗却枝头绿上尘。

作品简介

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之作。此诗以华清宫前杨柳的春日景象为切入点,通过“忽地春”“惊动探春人”的灵动描写,展现早春的生机与人们的期待,后以“欠骊山雨”“洗却绿上尘”的想象,赋予柳色以清新脱俗的意境,暗含对历史繁华的追忆与对自然本真的向往。全诗语言明快,构思精巧,在咏柳中寄寓深沉的历史感怀。

创作背景

《华清宫前柳》此诗约作于唐中晚期,王建游历骊山华清宫时所作。华清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避暑胜地,安史之乱后逐渐荒废,成为文人凭吊盛衰的典型意象。王建以宫前柳为观察视角,既写眼前春景,亦暗含对开元盛世的追思与对当下世事的感慨。其诗风朴实自然,善从日常景物中提炼深意,此诗即为代表。

翻译注释

翻译

宫前的杨柳突然间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最先惊动了那些特意来探寻春意的人。

清晨醒来,只可惜少了一场骊山的雨,没能洗去枝头上新绿沾染的尘土。

注释

(1)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

(2)忽:形容春景来的突然。

(3)在先:预先;事先。

(4)晓来:天亮时。

(5)骊山: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

全文拼音版

huáqīnggōngqiánliǔ
yángliǔgōngqiánchūnzàixiānjīngdòngtànchūnrén
xiǎoláiwéiqiànshānquèzhītóu绿shàngchén

作者介绍

王建(765—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王建的诗

相关推荐

华山女

〔唐代〕韩愈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轩。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华清引·感旧

〔宋代〕苏轼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华胥引·秋思

〔宋代〕周邦彦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华胥引·中秋紫霞席上

〔宋代〕奚㵄

澄空无际,一幅轻绡,素秋弄色。翦翦天风,飞飞万里,吹净遥碧。想玉杵芒寒,听佩环无迹。圆缺何心,有心偏向歌席。

多少情怀,甚年年、共怜今夕。蕊宫珠殿,还吟飘香秀笔。隐约霓裳声度,认紫霞楼笛。独鹤归来,更无清梦成觅。

华佗论

〔唐代〕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

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焉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

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