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太虚梅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唱和之作。这首诗首四句赞美秦观的诗,次四句写赏看梅花,再四句写与梅花情缘,末四句忆旧游并发出感慨。全诗由梅及人、由人及梅,曲尽意致,感情沉郁。
和秦太虚梅花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馀香还畀昊。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年)春。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咏梅花颇有新意,当时不少诗人与之唱和,苏轼也作此诗唱和。
翻译注释
翻译
西湖隐居的林和靖处士去世了,只有你秦太虚此诗将林诗压倒。
我贬臣东坡先生,心似木成灰,只因喜爱君梅花诗甘心被花笑。
我常常叫马停步多情地迎黄昏,黄昏中残雪消得慢月影出得早。
江边的丛林在春色中显得晦暗,竹林外边的一枝梅斜歪得更好。
孤山山下林逋赋诗醉眠放鹤亭,那点缀小路的纷纷梅花无人扫。
万里春先伴随着我东坡来黄州,十年鲜花送佳人可佳人容颜老。
去年梅花盛开的时候我已患病,今年面对盛开的梅花人很疲劳。
不晓得风雨何时卷着春意归去,我收集梅花馀香返回天堂多好。
注释
(1)西湖处士骨应槁:西湖处士:指林逋(967—1028年),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咏梅诗最为人称道。骨应槁:言人体该是像枯木。这里是指林逋早已逝世。
(2)只有此诗君压倒:“只有”句:只有泰君这首咏梅诗超过了林逋的咏梅诗。
(3)心已灰: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4)恼:引逗,撩拨。
(5)立马:驻马,使马停下不走。
(6)消迟:雪融化得很慢。
(7)暗:晦暗,昏暗。
(8)斜:倾侧放置。
(9)孤山: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林逋曾隐居于此,世称孤山处士。
(10)醉眠处:指林逋醉酒赋诗休息的孤山放鹤亭和梅林。
(11)裙腰纷不扫:裙腰:比喻狭长的小路。这里指孤山寺前的小路。纷不扫:代指杂多落地的梅花。
(12)逐客:指被贬谪流放远地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
(13)佳人:美好的人,君子贤人。这里系作者自喻。
(14)草草:忧虑劳神的样子。
(15)馀香:残留的浓郁的香气。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和高仲本喜相见
雨氏南浦曾相对,雪满荆州喜再逢。
有子才如不羁马,知君心是后凋松。
闲寻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似更慵。
何日晴轩观笔砚,一樽相属要从容。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处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化塔屹中起,孤高宜上跻。
铁冠雄赏眺,金界宠招携。
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
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
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
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和项王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和子由踏青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
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
和傅郎岁暮还湘州诗
苍茫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念归情。
和沈石田落花诗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和答木庵英粹中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三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