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的七言绝句,以明快笔调记录浙西山行见闻。首句"梅子黄时"点明江南初夏时令,反用"梅雨"常态突出晴日之喜;次句"溪泛""山行"展现旅途变化;后两句"绿阴不减"与"黄鹂添声"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叠加,在回程中捕捉新鲜趣味。全诗语言浅白如话却层次丰富,以"不减"与"添得"的微妙对照,体现"诚斋体"活法诗的生命力。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三衢道中》此诗作于绍兴年间(1131-1162年)曾几游历三衢山(今浙江衢州)时。诗人师从江西诗派,却突破"点铁成金"的艰涩,开创平易自然的新风。诗中"黄鹂添声"的细节,既受王维"阴阴夏木啭黄鹂"启发,又以动态描写预示南宋山水诗向日常生活化的转变,今衢州境内仍存"三衢道"遗迹及相关诗刻。
翻译注释
翻译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2)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3)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4)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5)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6)黄鹂:黄莺。
全文拼音版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江西赣州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官至敷文阁待制。其诗清新自然,尤擅七律,为"江西诗派"重要代表,上承黄庭坚,下启陆游。陆游曾从其学诗,得其真传。诗作多写田园闲适与人生感悟,风格简淡含蓄,语言精炼。代表作《三衢道中》《寓居吴兴》等,展现南宋士人生活情趣。著有《茶山集》,对南宋诗坛影响深远,与吕本中、陈与义并称"南宋三大家"。
相关推荐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