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杂咏二十首·船斋》是宋代理学家张栻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书斋秋景,抒发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理趣。前两句“窗低芦苇秋,便有江湖思”由实景触发联想,低窗外的芦苇秋色瞬间引动归隐江湖的逸致;后两句“久已倦垂纶,游鱼不须避”陡转妙笔,以“倦垂钓”暗喻对功利世界的疏离,结句“游鱼不须避”更将庄惠濠梁之辩的哲学意趣化入诗中,表明心无羁绊、物我两忘的境界。全诗语言清浅而意蕴深长,在二十字中融合景、情、理,展现宋代理学诗“平淡中见真味”的美学特质。
城南杂咏二十首·船斋
窗低芦苇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纶,游鱼不须避。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城南杂咏二十首·船斋》此诗为《城南杂咏》组诗之一,作于张栻晚年讲学长沙之时。诗人时任荆湖北路安抚使,却于城南筑室读书,号“船斋”,取“身居官舍、心寄江湖”之意。诗中“芦苇秋”暗合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隐逸典故,“倦垂纶”既呼应严子陵钓台的传统意象,又折射出南宋主战派受挫后理学之士的内敛心态。末句的洒脱超然,与张栻“知行互发”的理学思想一脉相承,体现其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的实践智慧。
翻译注释
翻译
看着窗外在秋风中摇荡的芦苇,便让人起了泛舟江湖的念头。
我对垂钓久已感到厌倦,所以游鱼看到我来不须回避。
注释
(1)垂纶:垂钓。
全文拼音版
城南杂咏二十首·船斋
窗低芦苇秋,便有江湖思。
久已倦垂纶,游鱼不须避。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宋高宗时宰相张浚之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人,后迁居衡阳。南宋学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持了八年的岳麓书院。宋孝宗时曾任吏部侍郎,官终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著作有《南轩集》。
相关推荐
城外
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又隔城。
未必明时胜蚌蛤,一生长共月亏盈。
城上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城西陂泛舟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城西访友人别墅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城楼晓望
哑哑乌啼起戍楼,朅来登望思堪愁。
山横雁碛皆东下,江刬龙荒尽北流。
金甲日凝千帐晓,画旗风急六台秋。
征夫绝塞踪难定,肠断樽前玉腕骝。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
车马日萧萧,胡不枉我庐。
方来从令饮,卧病独何如。
秋风起汉皋,开户望平芜。
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渴者不思火,寒者不求水。
人生羁寓时,去就当如此。
犹希心异迹,眷眷存终始。
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城南五题·其三·贵侯园
名园虽是属侯家,任客闲游到日斜。
富贵位高无暇出,主人空看折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