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四周围的山色万古长青,三川水的波纹依旧长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春风也不知道朝代更迭,年年让荒草长满了故城。
注释
(1)四合连山:即四面环山。洛阳东有嵩山,西有秦岭,南有龙门山,北有邙山。
(2)三川:指黄河、洛河、伊河,战国置三川郡,《史记》索隐:三川,今洛阳也。
(3)滉漾:水广大无际貌。
(4)素波:水波。
(5)故城:指汉魏故都洛阳城,在今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处。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四周围的山色万古长青,三川水的波纹依旧长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春风也不知道朝代更迭,年年让荒草长满了故城。
(1)四合连山:即四面环山。洛阳东有嵩山,西有秦岭,南有龙门山,北有邙山。
(2)三川:指黄河、洛河、伊河,战国置三川郡,《史记》索隐:三川,今洛阳也。
(3)滉漾:水广大无际貌。
(4)素波:水波。
(5)故城:指汉魏故都洛阳城,在今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处。
《过故洛阳城》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出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这两首诗都是凭吊洛阳旧城,寄寓对朝代兴亡的感慨。第一首,诗人登山临水,但见山色依旧,素波不改,而古都洛阳昔日繁华相逐的气象一去不返,只留得满城芳草萋萎,一副破败之象。后两句以“春风”的无情反衬登临者的有情,与岑参“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再过金陵》)和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曲》)同一笔法。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于1071年退居洛阳,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经过洛阳时作。《年谱》卷五:“(熙宁三年九月)癸丑,罢翰林学士,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熙宁四年)公以端明殿学士为永兴军安抚使。夏四月癸酉,公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
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
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城南车马地,行客过徘徊。
野水寒犹入,余花晚自开。
命宾曾授简,开府最多才。
今日西州路,何人更独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