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注释

(1)漫漫:无边无际。

(2)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3)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4)汀:水边平地。

苏溪亭拼音版

tíng
tíngshàngcǎomànmànshuídōngfēngshíèrlán
yànguīchūnshìwǎntīngyānxìnghuāhán

作品简介

《苏溪亭》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委婉含蓄,隽永醇厚,极富情趣。

创作背景

《苏溪亭》该诗大约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作者介绍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代诗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其诗题材广泛,风格清丽深婉,尤擅五言,边塞诗雄浑,田园诗淡远。代表作《女耕田行》反映民间疾苦,《塞上曲》展现戍边豪情。诗论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对后世意境理论有重要影响。《全唐诗》存其诗近三百首,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与韦应物并称,体现了由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过渡。戴叔伦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登赏心亭

〔宋代〕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溪亭

〔宋代〕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乱后行经吴御亭

〔南北朝〕庾肩吾

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

青袍异春草,白马即吴门。

獯戎鲠伊洛,杂种乱轘辕。

辇道同关塞,王城似太原。

休明鼎尚重,秉礼国犹存。

殷牖爻虽赜,尧城吏转尊。

泣血悲东走,横戈念北奔。

方凭七庙略,誓雪五陵冤。

人事今如此,天道共谁论?

南亭偶题

〔唐代〕许浑

城下水萦回,潮冲野艇来。

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

白首书千卷,朱颜酒一杯。

南轩自流涕,不是望燕台。

洗脚亭

〔唐代〕李白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