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废林泉寺

〔唐代〕杜牧

废寺碧溪上,颓垣倚乱峰。

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

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

作品简介

《池州废林泉寺》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首五言小律,此诗描写的是一座因会昌法难而被拆毁的寺庙。废弃的寺庙旁边溪水仍清澈地流淌,坍塌的寺墙四周山峰依然耸立,僧人已不见踪影,暮鸟却依然归来,游人在怀念山寺里传出的钟声,流露出了一种“寺庙虽毁,禅心犹存”的思想。全诗情景交融,感慨深沉,蕴含着不拘修道形式的禅文化精神。

创作背景

晚唐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间,唐武宗大力打击佛教势力,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林泉寺就是这一时期被拆毁的寺庙之一。经过这次打击,佛教许多宗派一蹶不振,而“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佛教禅宗,在晚唐却更加兴盛起来。杜牧亲身经历了“会昌法难”,而据史料记载地处池州的九华山佛教当时并未受到冲击,人们普遍认为时任池州刺史的杜牧起到了保护九华的关键作用。这可以看出杜牧对“灭佛”运动有所不满。《池州废林泉寺》此诗的创作当与这种心境有关。

翻译注释

翻译

寺院废弃碧溪旁,寺墙倒塌群山中。

眼看暮鸟栖旧树,心随晚钟过山峰。

沿着石路寻僧去,只恐此生难相逢。

注释

(1)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省贵池县。杜牧曾于此任过州刺史。

(2)废:废弃的。

(3)林泉寺:在贵池县内西街。唐废后,宋太平兴国初改建改,建后称太平罗汉寺。

(4)废寺:荒废的寺庙。

(5)颓垣:残墙,倒塌的墙。颓,坍塌。垣。墙。

(6)看栖归树鸟:即看鸟归栖树。

(7)犹想过山钟:想象着当年晚钟敲响,在山间回荡的情景。犹,还。过山钟,声音传过山峰的庙里大钟。

(8)僧:和尚。

全文拼音版

chízhōufèilínquán
fèishàngtuíyuánluànfēng
kànguīshùniǎoyóuxiǎngguòshānzhōng
shíxúnsēngshēngyīngféng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池口风雨留三日

〔宋代〕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

〔宋代〕杨万里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滟滪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池上早夏

〔唐代〕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池上二绝

〔唐代〕白居易

【其一】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其二】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