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南北朝〕谢朓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作品简介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同谢咨议凭吊魏武帝曹操的诗,表面上看,诗写铜雀台祭奠的隆重,写西陵墓地的荒芜以及妾伎们的芳襟染泪、婉娈多情,旨意似乎是在感叹曹操的身后寂寞。这首诗叙写平白,而蕴含丰富、深刻;辞章短小,却韵味渺远、悠长。

创作背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临死之前,在《遗令》中吩咐儿子们将自己的遗体葬在邺的西岗,并命从妾与使人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在灵帐前面奏乐唱歌。南朝不少诗人对这一历史故事发生了兴趣,纷纷以“铜雀台”、“铜雀妓”为题,伤悲其意,为之歌咏。《同谢谘议咏铜雀台》这首诗便是谢朓为了应和谢暻的铜雀台诗而创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铜雀台上飘着灵帐,就像死者活着一样供给他酒食。

曹操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他哪里还能听到妄伎唱歌奏乐的声音呢?

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曹操这样的人物尚有一死,妾伎又何足道呢!

注释

(1)谢咨议:名璟。咨议,官名。

(2)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

(3)穗帷:即灵帐,帷,亦作帏。

(4)井干:汉代楼台名,这里借指铜雀台。

(5)郁郁:形容树木茂盛。

(6)西陵:曹操的葬地。

(7)讵:岂。

(8)芳襟:指妾伎的衣襟。

(9)婵媛:情思牵连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10)玉座:帝位,这里指曹操的灵位。

全文拼音版

tóngxièyǒngtóngquètái
suìwéipiāojǐnghánzūnjiǔruòpíngshēng
西língshùwénchuīshēng
fāngjīnrǎnlèichányuànkōngqíng
zuòyóukuàngnǎiqièshēnqīng

作者介绍

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其诗清新流丽,开创“永明体”,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等句展现山水诗新境界。为“竟陵八友”之一,官至宣城太守,故又称“谢宣城”。因卷入政治斗争下狱而死,年仅36岁。诗风摆脱玄言影响,注重声律对仗,对唐代律诗形成有重要启发,李白屡屡称颂其“清发”诗才。

谢朓的诗

相关推荐

同群公出猎海上

〔唐代〕高适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

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

高鸟下骍弓,困兽斗匹夫。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

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

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高适

香界泯群有,浮图岂诸相。

登临骇孤高,披拂欣大壮。

言是羽翼生,迥出虚空上。

顿疑身世别,乃觉形神王。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

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千里何苍苍,五陵郁相望。

盛时惭阮步,末宦知周防。

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

〔宋代〕陈与义

故园非无路,今已不念归。

秋入汉水白,叶脱行人悲。

东西与南北,欲往还觉非。

勿云去年事,兵火偶脱遗。

可怜竛竮影,残岁聊相依。

天涯一尊酒,细酌君勿催。

持觞望江山,路永悲身衰。

百感醉中起,清泪对君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