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山中寡妇》此诗即创作于这种社会背景下。
翻译注释
翻译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
(1)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2)麻苎:即苎麻。
(3)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4)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5)后:一作“尽”。
(6)征苗:征收农业税。
(7)和:带着,连。
(8)旋:同“现”。
(9)斫:砍。
(10)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11)征徭:赋税和徭役。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荀鹤的诗
相关推荐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房春事二首·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山坡羊·惊人学业
惊人学业,掀天势业,是英雄隽败残杯炙。鬓堪嗟, 雪难遮,晚来览镜中肠热。问着老天无话说。东,沉醉 也;西,沉醉也。
山村五绝
【其一】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其二】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山花子·欲话心情梦已阑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山居杂诗六首·其一
瘦竹藤斜挂,丛花草乱生。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山上树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