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琵琶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上片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内心的幽恨,下片转换角度,写琵琶女的外形美,这首词塑造了琵琶女美丽可爱的形象。
诉衷情·琵琶女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诉衷情·琵琶女》该词是苏轼在宋道的家中见有女弹奏琵琶有感而作,同时作《宋叔达家听琵琶》一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小莲刚刚给琵琶调弦,声音清越,好像要冲破云天。细细听来,乐声分明在诉说绣阁中的怨恨,声声感人。
只见她肤如美玉,梳着一对蝉鬓,手抱琵琶,站在窗前。今晚的月亮照着她,好像月宫里的嫦娥特意跟她比美似的。
注释
(1)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一丝风》、《诉衷情令》等。有唐词、宋词之分。唐词有单调、双调两体。宋词皆双调。
(2)小莲: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名小怜(一作莲),能弹琵琶,善歌舞。此处借指琵琶女。
(3)碧云天:意思是蔚蓝的天空。
(4)绣阁:闺房,指女子的住处。
(5)幽恨:深恨。
(6)莹玉:形容皮肤洁白。莹:玉色美石。
(7)鬓梳蝉:将鬓发梳成蝉翼的形状。
(8)绮窗:雕画美观的窗户。
(9)素娥:传说月中女神名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
(10)故故:故意或特意。唐、宋时口语。
(11)婵娟:美好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宝月山作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
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
诉衷情·春深花簇小楼台
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绣开。新睡觉,步香阶,山枕印红腮。
鬓乱坠金钗,语檀偎。临行执手重重属,几千回。
诉衷情·高歌宴罢月初盈
高歌宴罢月初盈,诗情引恨情。烟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
罗帐袅香平,恨频生。思君无计睡还醒,隔层城。
诉衷情·金风轻透碧窗纱
金风轻透碧窗纱,银釭焰影斜。欹枕卧,恨何赊,山掩小屏霞。
云雨别吴娃,想容华。梦成几度绕天涯,到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