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还越中》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清寂淡远的笔调,描绘僧人灵澈杖锡归山、超然物外的形象。首联写禅客无心世俗、归隐沃洲草堂的闲适;颔联以“敝屦残雪”“寒衣旧山”具象化其清苦修行;颈联“独向青溪”“空留白日”暗含诗人对隐逸的向往与人间怅惘;尾联以云木苍苍、闭关长忆收束,余韵悠长。全诗语言简净,意境空灵,展现了刘长卿诗歌中特有的禅意与淡泊。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禅客无心拄杖归去,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身随鞋走脚踏残雪,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青溪树边一人独依,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注释
(1)沃州: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2)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全文拼音版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年间进士,仕途坎坷,曾两度遭贬。其诗多写羁旅愁怀、山水隐逸,工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风格简淡清冷,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传诵千古。有《刘随州诗集》传世。
相关推荐
送冷朝阳还上元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秋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送张瑶贬五溪尉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沈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送韦整尉长沙
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
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
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