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萸香慢·送雁

〔清代〕屈大均

恨沙蓬,偏随人转,更怜雾柳难青。问征鸿南向,几时暖返龙庭。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飚千里,送度长城。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秋声,宿定还惊。愁里月,不分明。又哀笳四起,衣砧断续,终夜伤情。跨羊小儿争射,恁能到,白蘋汀。尽长天遍排人字,逆风飞去,毛羽随处飘零,书寄未成。

作品简介

《紫萸香慢·送雁》是清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一首词,描绘了秋天凄凉景象和离别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注释

翻译

可恨那飘转的沙蓬,偏偏要随人迁徙,更让人伤心的是,那烟雾中的老柳不再返青。试问南飞的大雁,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北地龙庭?只见那漫无边际的轻烟和白雪,被北方的大风吹送到千里之外,来到了长城脚下。大雁啊,当你飞经并门的时候,能否暂时驻足停留?你看:那头发斑白的牧羊人,正在北海边上与李陵执手惜别!

秋风浩荡的日子里,大雁在南返途中虽然暂时栖宿,却不时会因它而惊悸不定。这种令人伤感的岁月,但见月色迷蒙,哀笳四起,捣衣的砧声一片,听来让人实在是伤心不已,彻夜难眠。更可恨有那牧羊的胡儿,竞相把弓矢向雁儿射去。雁儿啊,又怎么可能回到南方铺满白苹的沙洲?你看,那长天尽处有雁形如人字,逆风而飞,艰难行进,只见羽毛随风飘零,却不能把苏武的书信带回南方。

注释

(1)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后汉书·窦宪传》有“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李贤注:“匈奴五月大会龙庭,祭其先、天地、鬼神。”冒顿,汉时一匈奴单于名。区落,部落也。

(2)鲜飚:清风。

(3)羝:公羊。

(4)砧:捣衣石。

(5)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

全文拼音版

xiāngmàn··sòngyàn
hènshāpéngpiānsuírénzhuǎngèngliánliǔnánqīngwènzhēng鸿hóngnánxiàngshínuǎnfǎnlóngtíngzhèngyǒubiānyānxuěxiānbiāoqiānsòngzhǎngchéngxiàngbìngménshǎodàibáishǒurénzhènghǎishàngshǒuxiéqīng
qiūshēng宿dìngháijīngchóuyuèfēnmíngyòuāijiāzhēnduànzhōngshāngqíngkuàyángxiǎoérzhēngshènènnéngdàobáipíngtīngjǐnzhǎngtiānbiànpáirénfēngfēimáosuíchùpiāolíngshūwèichéng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今广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首。少逢国变,曾参与抗清活动,后削发为僧,中年还俗。其诗慷慨激昂,多写家国之痛与民族气节,《壬戌清明作》《鲁连台》等作品沉郁苍劲。亦工词与散文,著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等。诗风继承楚骚传统,兼具李白之豪与杜甫之沉,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代表了明遗民文学的最高成就。

屈大均的诗

相关推荐

紫萸香慢·近重阳

〔宋代〕姚云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紫萸香慢·焦山九日同病山、仁先、愔仲

〔清代〕朱祖谋

避尘尘、重阳杯斝,山灵肯惜吾曹。是悲秋扶病,办腰脚、一登高。送尽西风鸿阵,又天边霜信,骤薄青袍。剩松寥片石,乞与客题糕。问块垒、可能酒消。

无聊。且话南朝。风落帽、手持螯。怕黄花冷觑,高城急雨,著意明朝。眼前插萸人瘦,尽流恨、去来潮。倚樵柯、上皇山路,暮云低尽,玄鹤不许人招。霜鬓自搔。

紫萸香慢·和彊村九日焦岩登高词

〔清代〕沈曾植

轧茱萸,焦岩招手,词人共是仙曹。泛凌江单舸,灵胥眼,海门高。风雨年年重九,甚今年残照,与煖霜袍。对江山、摇落不是旧题糕。关塞路,影消梦消。

松寥阁自前朝。呼旧酒,炙新螯。望南山不见,寻寻觅觅,暮暮朝朝。雁来数行题字,回帆掺,荡归潮。尽人閒难开笑口,桑田掷米,新句得恁相招。愁重痒搔。

紫萸香慢·代州九日作

〔清代〕屈大均

内三关,胡门偏险,尚馀赵氏长城。爱云中秋色,欲移帐,出龙庭。正值重阳佳节,有楼烦山戌,画鼓争迎。听扶南小曲、口外两筝人,教莫忆、故园乱莺。

边声。万里相惊。谁听尔、不伤情。恨横磨大剑,长驱突骑,雄志无成。一天羽毛飞洒,却空羡、郅都鹰。尽驼酥、更倾千盏,一秋沉醉,忘却欲射妖星。弓矢散零。

紫萸香慢·癸亥重九独游琼岛

〔清代〕陈匪石

照回漪,沿堤疏蓼,入门已觉秋深。

为层台高峙,引游屐,一登临。

未信无多风雨,竟波兼天涌,地接云阴。

更萧萧万木,聒耳作龙吟。渺众虑、有人感音。侵寻。

往事烟沉。篱菊采与谁簪。

剩横空几点,飞鸿瞥影,如诉离襟。

倚风独思鲈鲙,正红树,遍江浔。

尽南枝、故巢犹在,夜寒霜重,鸣鹤归后疑瘖。

肠断自今。

紫萸香慢·共三年重阳观海

〔清代〕程颂万

共三年、重阳观海,九层阁上杯明。

挽天梯轳转,俨平揖上诗城。

强半中原诸老,便樽前忘老,也不胜情。

况茫茫,对忆击缶换鹅人。问纵酒、孰为步兵。三清。

不梦如醒,诗胆力与天平。

得周公瑾笔,姚公绶画,诗案留评。

尽教紫萸觞遍,忍潜酹宋稽陵。

旧乌纱、不从风落,为风拘管,归去休戴多星。

迟又露零。

紫萸香慢·次姚江村韵紫菊花

〔近代〕吴湖帆

傍东篱、閒寻幽圃,一尊拟约渊明。

凭秋来高致,似寒蝶,惜倾城。

要倩花王低首,叹名园吟魏,换却春情。

任绡笼雾织,欲起谪仙人。佐隽赏、好呼酒兵。风清。

冷眼都醒。论节晚,惯谁平。

借颦施写影,肥环夺宠,芳谱重评。

可怜玉烟生处,怨多少,在荒陵。

忍看他、素英飘坠,翠云深院,天阔凄点疏星。

花泪暗零。

紫萸香慢·重九前一日得休庵书

〔近代〕赵熙

满城山、青如人意,不晴不雨秋光。

劝三年归客,待明日、醉南冈。

半世身如飞雁,为莓苔菰米,误尽潇湘。

叹于今老矣,鬓白菊花黄。岁又暮、一天早霜。天狼。

箭落星茫。桑梓影、净龙荒。

只无家弃妇,愁量海水,梦冷宫装。

犹剩一行遗老,忍寒饿、碧鸡坊。

唱新词、作龙山会,百花潭外,何地同作重阳。

人望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