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思友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第二首诗写诗人远游他乡,又与友人离别,其愁绪又多几层;第三首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家乡和亲友的日夜思念。全诗叙写寒夜思念友人的情景,抒发友情兼乡思,蕴含着一种孤独与寂寞,情感真挚深厚。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组明确标明思友的诗歌,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这年晚秋,王勃从梓州来游成都,这三首诗即作于深秋淹留蜀中时。
翻译注释
翻译
久别的思念侵扰我的心胸,久客他乡使我脸色变得憔悴不堪。
只有在月色之下弹琴相慰,这样的相思之情怎样才能到尽头?
注释
(1)侵:侵扰。此处有渐进之义。
(2)容色:面容,脸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3)月下调鸣琴:化用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麻,起坐弹鸣琴”句意,谓夜不成眠,起来在月下弹琴,借以排遣内心的积思。调,整理。整理的目的是弹奏。
(4)何极: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全文拼音版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6),字子安,初唐杰出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宏阔,一扫六朝绮靡之风,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传诵。骈文《滕王阁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才华早露,然英年早逝,渡海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7岁。其文学实践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重要基础。
王勃的诗
相关推荐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寒夜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寒食还陆浑别业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寒食即事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寒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寒食清明二首·其一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蹊野径有梨花。
一尊径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