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一、二句交代登阁时间与心情,三、四句想到由佛家初地而起的一切因缘本质皆为空相,五、六句写登临之景,七、八句写秋思。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
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
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九载(750)秋,当时高适至濮上拜访沈千运。高适博览群书,对佛教典籍颇有涉猎,集中有登佛塔诗数篇,如《与诸公登慈恩寺塔》《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等。
翻译注释
翻译
日落时分登临佛阁高处览物,引起了不尽的悠悠思绪。
想到一切因缘皆由佛家初地而起,不禁觉得四空天都是空相。
鸿雁于清霜中飞舞,孤舟在远树前穿行。
徘徊于佛阁上,心事重重,迎着飒飒秋风,所见皆足伤情。
注释
(1)濮阳:《新唐书·地理志》:“濮州濮阳郡有濮阳县。”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
(2)初地: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
(3)四天空: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诸天又分为四禅:初禅为大梵天之类;二禅为光音天之类;三禅为遍净天之类;四禅为色究竟天之类。另,无色界的四处,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又称四空天、四空处。
(4)裴回:同“徘徊”。
(5)寓目:观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
同元明过洪福寺戏题
洪福僧园拂绀纱,旧题尘壁似昏鸦。
春残已是风和雨,更着游人撼落花。
同群公出猎海上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
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
高鸟下骍弓,困兽斗匹夫。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
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
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
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
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
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