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东郊作》此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秋日抒怀之作。全诗以"闲看秋水"起笔,通过高僧、道士、社燕、重阳菊等意象,构建出隐逸与出仕交织的矛盾心境。尾联"临岐迟回"的踌躇,真实反映了唐代士人"仕隐两难"的普遍心态。诗中物象选择极具典型性(松、菊、僧、道),对仗工稳(庐岳/茅山、社日/重阳),体现了大历诗人"清雅中见沉郁"的风格特色。
秋日东郊作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悠然凝望秋水,内心一片空明,闲卧观赏亲手栽种的寒松。
庐山的高僧留下佛偈与我作别,茅山的道士远道寄来书信一封。
燕子知晓秋社已至,离巢向南飞去,菊花为迎重阳佳节,冒雨绽放金红。
我自知才疏学浅,怎堪向朝廷献策?在这人生歧路上,终日徘徊心事重重。
注释
(1)庐岳:庐山,慧远曾建东林寺,净土宗发源地。
(2)留偈:僧人留下的佛家诗偈,如慧远"虎溪三笑"典故。
(3)茅山:道教上清派祖庭,陶弘景曾隐居于此。
(4)社日:春秋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春社在立春后,秋社在立秋后。
(5)献纳:指向朝廷进献文章对策,如杜甫"献纳纡皇眷"。
(6)临岐:面临歧路,喻人生重大选择。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皇甫冉的诗
相关推荐
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怀
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如何乘苦心,矧复值秋晏。
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
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
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
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夷险难预谋,倚伏昧前算。
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
颇悦郑生偃,无取白衣宦。
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
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
高台骤登践,清浅时陵乱。
颓魄不再圆,颂羲无两旦。
金石终销毁,丹青暂雕焕。
各勉玄发欢,无贻白首叹。
因歌遂成赋,聊用布亲串。
秋夜寄僧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秋夜山居二首·其二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秋霁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秋胡行二首·其二
泛泛渌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秋夕寄怀契上人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秋日湖上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