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孤亭月落九江秋,弹过琵琶水尚愁。
孤独的亭子笼罩在九江的秋夜,月亮已经西沉,当年弹过琵琶的地方,江水仿佛还在哀愁不已。
今日芦花笑词客,不曾老大已飘流。
如今芦花丛中的白花似乎在嘲笑我这个诗人,还未到年老体弱的年纪,却早已身世飘零四处奔走。
注释
(1)孤亭:孤立的亭子。
(2)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孤亭月落九江秋,弹过琵琶水尚愁。
今日芦花笑词客,不曾老大已飘流。
孤亭月落九江秋,弹过琵琶水尚愁。
孤独的亭子笼罩在九江的秋夜,月亮已经西沉,当年弹过琵琶的地方,江水仿佛还在哀愁不已。
今日芦花笑词客,不曾老大已飘流。
如今芦花丛中的白花似乎在嘲笑我这个诗人,还未到年老体弱的年纪,却早已身世飘零四处奔走。
(1)孤亭:孤立的亭子。
(2)芦花: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琵琶亭》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白居易《琵琶行》典故,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首句"孤亭月落九江秋"以萧瑟秋景营造凄清氛围;次句"弹过琵琶水尚愁"化用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诗意,赋予江水人格化的哀愁;后两句以芦花笑谑反衬诗人未老先衰、身世飘零的境遇。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在古今对话中展现了文人共通的命运悲慨。
《琵琶亭》此诗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袁枚54岁游历九江时。琵琶亭位于九江湓浦口,因白居易《琵琶行》得名。袁枚中年辞官后长期漂泊,途经此亭时触景生情。诗中"不曾老大已飘流"既是自况,亦暗含对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隔代呼应。此时袁枚虽已名满天下,但"芦花笑词客"的意象仍透露出其精神世界的孤独感。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亭馆连城敌谢家,四时园色斗明霞。
窗迎西渭封侯竹,地接东陵隐士瓜。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纵游会约无留事,醉待参横月落斜。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