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二

〔宋代〕郑思肖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作品简介

《德佑二年岁旦·其二》是宋代诗人郑思肖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直接抒发诗人内心难以释怀的情怀,奠定全诗沉重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对比,凸显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忠诚;颈联则是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深刻反思;尾联以景寓情,表现出诗人对战局无能为力的愤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显示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忧虑。

翻译注释

翻译

有桩心事久久未能忘怀;一提起来,就要心酸泪零。

胡人虽然暂时占领此地,我到死了还是宋朝臣民。

读书半世,有甚功名成就?

世乱如此,报国竟无一人!看到荒城梅花已经开放,使我惭愧白白又过一春!

注释

(1)此地:指苏州。

(2)胡马:指元兵。

(3)底事:什么事。

(4)干戈:古代常用的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5)荒城:指经过兵燹后的苏州。

全文拼音版

yòuèrniánsuìdànèrshǒu··èr
yǒu怀huáichángshìsuānxīn
zànzhōngshēnzhǐsòngmín
shūchéngshìbàoguóshìrén
chǐjiàngānhuāngchéngméiyòuchūn

作者介绍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郑思肖的诗

相关推荐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南乡子·捣衣

〔清代〕纳兰性德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月到西南更断肠。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宋代〕梅尧臣

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

频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英豪。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朝三暮四

〔先秦〕庄子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悲哉行

〔魏晋〕陆机

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

和风飞清响,鲜云垂薄阴。

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

翩翩鸣鸠羽,喈喈仓庚吟。

幽兰盈通谷,长秀被高岑。

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寻。

伤哉客游士,忧思一何深。

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

寤寐多远念,缅然若飞沈。

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

渔父

〔唐代〕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