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

〔元代〕方回

云胡不出,积雨予尼。

意弥八纮,膝此一席。

谁具蒸徒,假予楫航。

一往沧海,观彼茫洋。

掩关昼眠,胡宁不暇。

鲁叟攸戒,敢视为夜。

寂寂疏帘,幽幽空阶。

鸟下碎藓,伤予之怀。

悠悠古道,溢溢行潦。

岂无岑楼,送目遥草。

心之忧矣,莫或予知。

彼其之子,谓予寒饥。

全文拼音版

jiǔ
yúnchū
hóng
shuízhēngjiǎháng
wǎngcānghǎiguānmángyáng
yǎnguānzhòumiánníngxiá
sǒuyōujiègǎnshìwèi
shūliányōuyōukōngjiē
niǎoxiàsuìxiǎnshāngzhī怀huái
yōuyōudàoxínglǎo
cénlóusòngyáocǎo
xīnzhīyōuhuòzhī
zhīziwèihán

作者介绍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宋末元初诗人、诗论家。宋景定年间进士,官至严州知州。元兵南下时,以城降元,授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其诗学江西派,编选《瀛奎律髓》,倡“一祖三宗”之说,是宋代江西诗派的总结者。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等,然因其降元之举,后世对其人品颇有争议。

相关推荐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唐代〕杜甫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都门秋思四首·其三

〔清代〕黄景仁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淮右

〔金代〕元好问

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辅车谩欲通吴会,突骑谁当捣蓟门。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空余韩偓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

顺德府通判厅记

〔明代〕归有光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徽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阅江楼记

〔明代〕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游大林寺序

〔唐代〕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