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清代〕纳兰性德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作品简介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是由清代学者纳兰性德填词的作品。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词将历史的风物寓于当前红桥景物的描述之中,流露出一种兴亡之感和古今之叹。

创作背景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时,纳兰性德三十岁。

翻译注释

翻译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注释

(1)无恙:安好。

(2)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3)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4)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

(5)曾是长堤牵锦缆:长堤,指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6)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7)近:靠近。

(8)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全文拼音版

huànshā··hóngqiáo怀huáiwángruǎntíngyùn
yàngniánniánbiànshuǐliúshēngshuǐdiàoduǎntíngqiūjiùshímíngyuèzhàoyángzhōu
céngshìchángqiānjǐnlǎn绿yángqīngshòuzhìjīnchóugōuxiéjìnlóu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