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是唐代诗人薛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沙州人张义潮乘吐蕃内乱,率领不甘心受吐蕃统治和压迫的军民起义,终于收复了广大的河西陇右地区,也指出民族战争造成了流血,带来了灾难。此诗的语调比较平淡,但实际蕴含的情感,还是很浓烈的。
凉州词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今甘肃敦煌)人张议潮,乘吐蕃统治者内部为争权而内战时,率领人民起义,赶走了吐蕃的守将,收复了沙州和晋昌(今甘肃安西一带)。大中四(850年)、五年(851年)间,张议潮又率军收复了吐蕃占领的伊州(今新疆哈密)、甘州(今甘肃张掖)鄯州(今青海东都)、河州(今甘肃临夏)、岷州(今甘肃岷县)、廓州(今青海化隆西)和兰州。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派其兄张议潭携带河西和陇右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到长安献给朝廷。唐政府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此后,张议潮率军与企图反扑及入侵的吐蕃、回鹘等族军队艰苦战斗了十余年。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张议潮率汉蕃兵七千余人,攻克凉州(今甘肃武威),咸通七年(866年)又光复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诗人薛逢,在张议潮率军攻克凉州后,非常兴奋,写了这首七绝《凉州词》纪此事。
翻译注释
翻译
昨天晚上,大军报了河湟失陷多年的深仇,这是沙州都护张议潮收复了凉州。
河湟地区从今起又归属大唐,你看那塞外敌尸纵横,鲜血四流。
注释
(1)蕃兵:本指吐蕃之兵,唐代宗年间,吐蕃大举进犯唐河西一带,凉州也被吐蕃所占。唐宣宗大中元(848年)沙州张义潮率领士兵及汉民逐走吐蕃守将,夺得沙州,后又收复河西等地献给唐王朝,故此处蕃兵当指被吐著占领之地的起义士兵。
(2)报国仇:指为唐朝报仇雪耻。
(3)沙州都护:即张义潮。沙州:唐时沙州辖今甘肃省安西县至新疆吐鲁番县一带,治所在今敦煌县。
(4)黄河九曲:泛指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当时为吐蕃所占。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薛逢的诗
相关推荐
凉州词二首·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三首·其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凉州乐歌二首·其一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凉州行
凉州四边沙皓皓,汉家无人开旧道。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人家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缫茧成匹帛,那将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凉州乐歌二首·其二
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
但事弦歌乐,谁道山川远。
凉州词二首·其二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