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漫兴五首·其一

〔明代〕王守仁

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春山卉服时相问,雪寨蓝舆每独游。

拟把犁锄从许子,谩将弦诵止言游。

作品简介

《龙冈漫兴五首》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记录了王守仁被贬之后颓丧与奋起交织的心路历程。《龙冈漫兴五首·其一》是作者心灵的独白,来到荒辟的龙场,因为官职卑小,王守仁认为他是获得了自由,但他却明确表白尽管在这样的地方也是不敢忘了国忧的。诗的最后说要彷效许由躬耕犁锄,其实是含蓄的表达对贬谪的不满。

翻译注释

翻译

来到万里之外且荒凉炎热的地方,却高兴因为官职卑微得到了自由。

居住在夷地心里觉得并不可怕,人在这儿隐居却不敢忘了国忧。

春天里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到山里寻访,冬天乘着竹轿去村寨游玩。

虽然准备象许由那样犁锄躬耕,可莫把弦歌诵读只当作增加游兴呵。

注释

(1)何有陋:哪里会觉得荒凉。陋:偏僻、边远。

(2)吏隐:做隐居一样的小官。

(3)卉服:粗布衣服。

(4)蓝舆:轿子。

(5)许子:古代名士许由,不愿为官,却喜躬耕。

(6)止:通“只”。

全文拼音版

lónggāngmànxìngshǒu··
tóuhuāngwànyánzhōuquèguānbēiyóu
xīnzàiyǒulòushēnsuīyǐnwèiwàngyōu
chūnshānhuìshíxiāngwènxuězhàilánměiyóu
chúcóngzimánjiāngxiánsòngzhǐyányóu

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创立“心学”,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对程朱理学“格物穷理”的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和道德自觉,极大地解放了思想,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学派”。其学说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平定为患江西的宁王之乱,展现军事才能。著有《传习录》、《大学问》等,文集为《王文成公全书》。

相关推荐

龙潭夜坐

〔明代〕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龙虎台应制

〔元代〕马祖常

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龙赋

〔宋代〕王安石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

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已,则常至乎害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

止则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龙说

〔唐代〕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龙井题名记

〔宋代〕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龙冈漫兴五首·其四

〔明代〕王守仁

卧龙一去亡消息,千古龙冈漫有名。

草屋何人方管乐,桑间无耳听咸英。

江沙漠漠遗云乌,草木萧萧动甲兵。

好共鹿门庞处士,相期采药入青冥。

龙冈漫兴五首·其三

〔明代〕王守仁

路僻官卑病益闲,空林惟听鸟间关。

地无医药凭书卷,身处蛮夷亦故山。

用世谩怀伊尹耻,思家独切老莱斑。

梦魂兼喜无余事,只在耶溪舜水湾。

龙冈漫兴五首·其五

〔明代〕王守仁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

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