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
(1)百丈冰:形容极度寒冷。
(2)犹:还,依然,仍然。
(3)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4)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5)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1)百丈冰:形容极度寒冷。
(2)犹:还,依然,仍然。
(3)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4)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5)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以梅花为意象展现革命者的崇高品格。上阕"风雨送春""飞雪迎春"展现时序更迭中的严峻环境,"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形成强烈对比;下阕"不争春""报春"的转进,揭示无私精神,"丛中笑"的收束更显博大胸襟。全词打破陆游咏梅的孤寂格调,以"俏-报-笑"为情感脉络,将传统意象赋予新时代内涵,体现"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特色。
《卜算子·咏梅》此词作于1961年12月,时值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借梅花象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逆境中的坚定与乐观。作品继承辛弃疾豪放词风,却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精神,"她在丛中笑"的群众观点,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今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陈列有手书稿。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