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近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品简介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以梅花为意象展现革命者的崇高品格。上阕"风雨送春""飞雪迎春"展现时序更迭中的严峻环境,"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形成强烈对比;下阕"不争春""报春"的转进,揭示无私精神,"丛中笑"的收束更显博大胸襟。全词打破陆游咏梅的孤寂格调,以"俏-报-笑"为情感脉络,将传统意象赋予新时代内涵,体现"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特色。

创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此词作于1961年12月,时值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借梅花象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逆境中的坚定与乐观。作品继承辛弃疾豪放词风,却赋予更鲜明的时代精神,"她在丛中笑"的群众观点,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今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陈列有手书稿。

翻译注释

翻译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

(1)百丈冰:形容极度寒冷。

(2)犹:还,依然,仍然。

(3)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4)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5)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全文拼音版

suàn··yǒngméi
fēngsòngchūnguīfēixuěyíngchūndàoshìxuánbǎizhàngbīngyóuyǒuhuāzhīqiào
qiàozhēngchūnzhǐchūnláibàodàidàoshānhuālànmànshízàicóngzhōngxiào

相关推荐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