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总持寺浮图

〔唐代〕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作品简介

《登总持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联,描写诗人所望长安之景,一片繁华祥和的气氛;第二层是后三联,写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全诗运用大量佛教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佛理的理解。

创作背景

据《旧唐书》本传,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于襄阳。《登总持寺浮图》此诗大约是此次在长安登上总持寺的佛塔后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登上宝塔站在半空,望尽了繁华的京都。

竹林环绕着渭水河,山峰连接着帝王园林。

四方耸立着皇室的豪宅,路两旁散落着人家。

屡次经劫从初地开始,回忆儿童聚沙造佛塔。

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

在高塔上觉得与上天亲近,四处飘香散花尽落。

注释

(1)跻:登。

(2)宝塔:《法华经·宝塔品》:“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序》:“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二”塔,即浮图、地图,梵名率堵坡,又作塔婆、兜婆。

(3)京华:繁华京都。京都,繁华之最,故称京华。

(4)渭川:渭水、渭河。

(5)上苑:帝王玩赏游猎之园林。

(6)四门:四方之门。

(7)帝宅:犹皇都、帝城,在此指长安。

(8)阡陌:田间道,此泛指道路。

(9)累劫:屡次经劫。佛家以世界生灭一次为一劫。

(10)初地:佛家术语。菩萨至佛果五十二阶段中十地之第一地,亦称欢喜地。《华严经·十地品》:“今明初地义,是初菩萨地,名之为欢喜。”

(11)为童忆聚沙:《法华经·方便品》载:五百幼童聚沙造佛塔,戏于河湄,水暴至,童子皆溺,然因游戏而结缘,竟殁后成佛,入兜率天。

(12)功德:佛家对一切善事、善举统称为“功德”,即功业德行,《大乘义章》卷九二《种庄严》:“言功德者,功渭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

(13)弥益:愈益。

(14)道心:向道之心。《唐华严经》卷一三:“普观众生,发道心。”

(15)坐觉:自然感到。

(16)诸天:众天神之简称。

(17)空香逐落花:用天女散花典故。

全文拼音版

dēngzǒngchí
bànkōngbǎoshíwàngjǐnjīnghuá
zhúràowèichuānbiànshānliánshàngyuànxié
ménkāizháiqiāndòurénjiā
lèijiécóngchūwèitóngshā
kuīgōngjiàndàoxīnjiā
zuòjuézhūtiānjìnkōngxiāngzhúluòhuā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其诗清淡自然,多写隐逸生活与山水风光,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与王维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诗派代表。虽终身未仕,却名重诗坛。李白赞其“风流天下闻”。其诗以五言见长,风格恬淡,对后世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孟浩然的诗

相关推荐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代〕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登黄鹤矶

〔南北朝〕鲍照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唐代〕李白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登新平楼

〔唐代〕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