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是明代大臣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托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借煤炭意象抒写献身精神。诗中"凿开混沌得乌金"写开采之艰,"藏蓄阳和意最深"喻内蕴热忱,"爝火燃回春浩浩"赞能量巨大,"洪炉照破夜沉沉"颂光明使命,"鼎彝元赖生成力"关联家国重器,"铁石犹存死后心"升华至不朽境界。全诗语言质朴刚健,将物性与人格完美对应,展现了儒家"杀身成仁"的精神高度。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咏煤炭》此诗作于正统年间(1436-1449),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山西作为产煤大省,诗人视察矿务后有感而发。作品诞生于明英宗即位初期,其"铁石心肠"的自我期许,既是对地方治绩的隐喻,也预示了日后"土木之变"中力挽狂澜的担当,成为其"清白留世"人格的诗意宣言。
翻译注释
翻译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注释
(1)混沌:古代指世界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
(2)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3)阳和:原指阳光和暖。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
(4)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5)爝火:小火,火把。
(6)浩浩:广大无际貌。
(7)烘炉:大火炉。
(8)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鼎,炊具;彝,酒器。
(9)元:通“原”,本来。
(10)赖:依靠。
(11)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12)铁石犹存死后心:意谓当铁石被消融而化为煤炭的时候,它仍有为人造福之本心。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13)苍生:老百姓。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于谦的诗
相关推荐
咏史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咏史八首·其八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咏同心芙蓉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咏院中丛竹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咏雾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咏梅投所知
洁白无瑕美不娇,炯如珠玉粲林皋。
独开残腊与时背,奄胜众芳其格高。
欲启月宫休种桂,如何仙苑却栽桃。
不将品质分优劣,痛饮花前读楚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