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童子下山

〔唐代〕金地藏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佛门清净却寂寞,你难免思念家乡,行礼辞别了僧房,下山离开九华山。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你总爱凑到竹栏杆边骑竹马玩耍,却懒得在佛地参与聚沙修行的事。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到山涧底打水添瓶时,别再逗弄那水中的月影;在茶碗里煮茶时,也别再摆弄花草了。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好好回去吧,不必频频掉泪,老僧我自有烟霞作伴,会安好的。

注释

(1)空门:佛教名词。

(2)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3)九华: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莲花,故名。

(4)竹马:儿童玩具,当马骑的竹竿。

(5)金地:佛教典故。后常用金地、布金之地代指寺庙。

(6)瓶:汲水的陶罐。

(7)烹茗:煮茶。

(8)瓯:盆盂一类的瓦器、陶器。

(9)弄花:一种茶艺,于泡茶时于杯中冲出种种花纹、花样。

(10)烟霞:山水景致。因为山水景致中烟霞所占比重最大,故一般山水美景便称作烟霞。烟指雾霭云烟,霞即阳光晚霞。

送童子下山拼音版

sòngtóngxiàshān
kōngménjiābiéyúnfángxiàjiǔhuá
àixiàngzhúlánzhúlǎnjīnjīnshā
tiānpíngjiànxiūzhāoyuèpēngmíngōuzhōngnònghuā
hǎopínxiàlèilǎosēngxiāngbànyǒuyānxiá

作品简介

《送童子下山》是唐代地藏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主要记录了金地藏在九华山化修时,终日与一小童役为伴。当这个烹茶汲水的小童不耐深山寂寞,要回归家中去时,作者写了这首七言律诗赠送他。诗写得亲切柔和,娓娓情深,叙述的也是日常近事,充分地表现出作者仁慈的心地和豁达的情操。

作者介绍

释地藏(705—803),俗姓金,新罗(今朝鲜南部)国王支属,出家后游方来唐,择九华山谷中平地而居。村民入山,见金地藏孤然闭目端坐石室,乃相与为之构禅宇。德宗建中初,张严为移旧额奏请置寺。贞元十九年(803)卒。《宋高僧传》卷二〇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另嘉靖《池州府志》卷九尚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相关诗文

送范德孺知庆州

〔宋代〕黄庭坚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宋代〕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送别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魏八

〔唐代〕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北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