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1)伐:砍伐。

(2)薪:柴。

(3)南山:城南之山,诗中指的是长安终南山。

(4)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5)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6)得:得到。

(7)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经营,这里指需求。

(8)可怜:使人怜悯。

(9)愿:希望。

(10)晓:天亮。

(11)辗:同“碾”,压。

(12)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3)困:困倦,疲乏。

(14)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15)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6)骑:骑马的人。

(17)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8)把:拿。

(19)称敕: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20)回:调转。

(21)叱:喝斥。

(22)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23)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4)驱:赶着走。

(25)将:语气助词。

(26)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27)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红绡:一作“红纱”。

(28)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

(29)直:通“值”,指价格。

卖炭翁拼音版

màitànwēng
màitànwēngxīnshāotànnánshānzhōng
mǎnmiànchénhuīyānhuǒliǎngbìncāngcāngshízhǐhēi
màitànqiánsuǒyíngshēnshàngchángkǒuzhōngshí
liánshēnshàngzhèngdānxīnyōutànjiànyuàntiānhán
láichéngwàichǐxuěxiǎojiàtànchēniǎnbīngzhé
niúkùnréngāoshìnánménwàizhōngxiē
piānpiānliǎngláishìshuíhuáng使shǐzhěbáishānér
shǒuwénshūkǒuchēngchìhuíchēchìniúqiānxiàngběi
chētànqiānjīngōng使shǐjiāng
bànhóngxiāozhànglíngxiàngniútóuchōngtànzhí

作品简介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讽喻诗杰作。全诗以"伐薪烧炭"的辛劳铺垫,"衣单愿寒"的心理悖论震撼人心,"黄衣宫使"的掠夺场景揭露主题。诗人通过老翁"南山伐薪"与"市南卖炭"的空间转换,以"半匹红绡"与"千余斤炭"的价值反差,控诉"宫市"制度对百姓的盘剥,其"核而实"的写实手法与"为民请命"的批判精神,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典范。

创作背景

《卖炭翁》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任左拾遗时,时年38岁的诗人据长安真实事件创作。唐代"宫市"由宦官采办宫廷用品,常强取民财。诗中"黄衣使者"即采办宦官,"南山"终南山。作为中国最早的叙事讽喻诗之一,其"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细节描写,被俄国作家契诃夫称为"含泪的微笑"式批判,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赞:"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