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追忆之作。此诗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怀念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前六句以华美笔触追忆少年时在京都的纵酒游冶、歌舞升平之乐,"霓裳羽衣""玉树后庭"等典故暗喻曾经的奢靡生活。后两句笔锋陡转,以"逝水""星散"的意象道出盛景不再、故人飘零的凄凉现实。全诗在绚丽的记忆图景与冷峻的现实对照中,完成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咏叹,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历史幻灭感与生命意识。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一
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的题目,《宋诗纪事》卷三十三作《追往昔二首示江子之》,并引《墨庄漫录》说:“政和间(1111—1118),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晁叔用(冲之字叔用)每会饮,多召侑席。其后十余年,再来京师,二人尚在,而声名溢于中国。……叔用追往昔,作二诗以示江子之。”这是这组诗的写作背景。
翻译注释
翻译
少年时期曾纵酒使气游遍京都,也常到京城名妓的居处。
在文期酒会上欣赏《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等著名歌舞。
那里绿柳夹道,门在柳阴深处,门上垂着珠帘绣箔,窗户上卷起碧绿的窗纱,窗口对着樱桃树,红的樱桃与绿的窗纱,色彩对比鲜明。
但昔日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注释
(1)小小: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此处指宋代名妓李师师。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晁冲之的诗
相关推荐
都门秋思·其一
楼观云开倚碧空,上阳日落半城红。
新声北里回车远,爽气西山拄笏通。
闷倚宫墙拈短笛,闲经坊曲避豪骢。
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着恼公。
都门秋思·其四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
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
为语遶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都门秋思·其二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一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其二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都门秋思·其三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其二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都中怀竹隐徐渊子直院
手携漫刺访朝官,争似沧洲把钓竿。
万事看从今日别,九原叫起古人难。
菊花到死犹堪惜,秋叶虽红不耐观。
多谢天公怜客意,霜风未忍放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