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杂诗》是东晋和尚释慧远写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脱落尘埃,自有幽韵脱俗之高风,写景状物足见方外之人的本色。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匡庐清幽美丽的自然风貌,记述了作者游览时陶然忘我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作者摆脱世俗牵缠、坚持修行学道的决心。
庐山东林杂诗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史载释慧远在东林寺弘法授徒三十多年,好游山水,而且游必吟咏,《庐山东林杂诗》是他游庐峰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高山巉岩烟雾缭绕,深谷山洞留有神迹。
群籁齐奏大音希声,山流潺湲其声滴滴。
有位行客独自冥游,直往不停忘其所之。
挥动手臂抚弄谷水,仙界关门何须疏辟?
游移心性叩开玄扃,感悟妙趣其理不隔。
怎样才能腾上九宵,不用伸展冲天之羽?
臻于妙境所趋自均,顿然妙悟胜于三益。
注释
(1)崇岩:高大挺拔的山岩。
(2)幽岫:幽深的洞壑。
(3)栖:居住。
(4)神迹:神仙往返的踪迹。
(5)希声:稀有而细微的声音。
(6)籁:本为古代一种乐器,后特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此处泛指自然界的声响。
(7)溜滴:声音圆润而光滑。
(8)冥游:谓杳无行迹地遨游,犹神游。
(9)径然:直走之状。
(10)所适:所去之地。
(11)抚:通“拊”,抚掌应节之意。
(12)云门:乐曲的名称,即中国古乐“六大舞”中的一部,又称《云门大卷》、《咸池》和《承云》,据传是黄帝所作。《云门》的内容据说是歌颂黄帝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就像天上的祥云一般。
(13)灵关:指获得觉悟的种种关口。
(14)辟:开辟。
(15)流心:游移流动的心性。
(16)玄扃:扃即门户;玄扃意为奥秘的门户,佛家喻入道之门。感与理是晋诗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心灵与外界的神秘沟通。
(17)九霄:天空之极高处。佛法认为天分九重,九霄即最高一层。
(18)奋:拍动。
(19)翮:本为鸟羽茎状部分,引申为羽翼。
(20)妙同:享有绝妙之佳境。
(21)均:平正而无欲之意。
(22)悟:《说文》:“悟,觉也。”开悟,看破了三界因缘和合的无常现象。
(23)三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利益,泛指三界中五欲六尘之享受。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庐山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庐江主人妇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