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歌送儇师西游》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观棋弈棋之乐。从首句至“不觉迟景沉西墙”为第一段,叙述了儇师的来历及其来访之后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从“自从仙人遇樵子”到“终日饶人损机格”为第二段,写儇师棋艺的高超,在三湘地区鲜有敌手;从“自言台阁有知音”到结尾是第三段,写儇师西游的目的,描绘了儇师洒脱无羁的性格和坚韧执着的精神,诗人将友人即将西去云游的留恋和怅惘都委婉地结束在对其钦叹与赞美之中,从而含蓄地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全诗成功地塑造了儇师这位棋僧兼奇僧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笔法运用上避免平铺直叙,而是虚虚实实,变化多端,给人奇峰迭出、风光不断之感;过渡自然,韵律和谐,上下一气贯穿,流畅而富于变化。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
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
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
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
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
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
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
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
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
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
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
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
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
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此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任上,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至十四年(819)年之间。这期间,唐宪宗任用裴度为相,平定了吴元济、李师道等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了统一,出现了“元和中兴”的气象。天下士气大增,对朝廷寄予厚望。刘禹锡也积极上书,向裴度、韩愈求援,试图改变被贬谪的命运。这种心态对此诗的写作是有影响的。有一位东林寺的僧人儇师来到连州,他善于下围棋,在三湘地区没有敌手,于是准备西去长安以棋会友。刘禹锡在欣赏了他的棋艺后,写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儇师是东林寺的僧人,原籍长沙,闲时研读经书善于下棋。
有时凝思于棋局,非常专注,就如和尚坐禅入定一般。有时反复打谱复局,时人莫测高深。
今年儇师来连州拜访我,一见面从僧袍的袖子里拿出新近研究出的定式着法给我看。
我这个山里的闲人无所事事,只觉得秋天的日子太长。有时白天也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睡觉。
自从儇师来后,我也临局观战,聚精会神,不知不觉太阳已从西墙后沉没了。
自从晋代的王质遇到了下棋的仙童,直到王积薪遇仙人指点无敌于天下。
他们好像是上一辈子和下一辈子在不断地练习,使围棋的着法千变万化没有穷尽。
开局不久棋盘上空空荡荡,棋子寥寥犹如晨星,接着像是兵强马壮的劲旅在秋天搏击敌人。
已经巧妙地布出整齐的阵势,可观者却看不出,只到深入危险的敌区吃掉了对方的棋子,才使人们大吃一惊。
儇师走遍了三湘地区也难逢敌手,整天都让子下棋有损技艺的提高。
他说在京城长安有自己的知音,于是悠然远起西游之心。
儇师西游经过商山,夏日的树林阴凉寂静。那里曾是四皓的隐居之地,儇师也在此驻足。
他忽然想到一个着法后,就在沙子上面画上棋盘来研究变化,研究到得意处独自微笑,颇为自得。
可是这里距离京城实在遥远,京城豪贵的筵席奢侈华美,出入其间的定有高手。
儇师高超的棋艺必定出人意料,引起轰动,但他并不是想凭借棋艺嬴取财物,而是追求棋道的真谛。
注释
(1)儇师:据诗,为长沙僧人,工弈棋,余未详。
(2)西游:西游长安。
(3)东林:庐山东林寺,此处泛指寺院。
(4)艺经:此指棋经。
(5)弈棋:下棋。
(6)入定:僧人静坐,屏息疑神,入于心神专一的状态。
(7)暗覆:将下过的棋局重新摆一遍以推究其得失称覆局,暗覆则不用棋子,心中默记。《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8)小桂:小桂岭,在连州。《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七连州桂阳县:“桂岭,五岭之一也,山上多桂,因以为名。”
(9)方袍:僧袍。
(10)新势:新棋势。
(11)懵懵:昏沉貌。
(12)匡床:方正安适的床。
(13)迟景:夕阳。
(14)仙人:世传樵子入山见仙人弈棋事甚多,如《述异记》卷下载晋王质入山伐木见童子弈棋等。《释常谈》卷中引《遇真传》:“昔有樵人入终南山采薪,见一石室中有二老人棋。樵人迷路,问棋者曰:‘此是何处?’棋者不应。樵者拱立移时,候毕局,又问之。老人曰:‘向来吾方手谈,不暇对汝。’乃指樵人出路。”
(15)开元王长史:指王积薪。
(16)前身后身:犹言屡世。
(17)余习:此指弈棋。
(18)磊落:多而错杂貌。蔡洪《围棋赋》:“翻翻马合,落落星敷。”
(19)雁行:谓落子排列有序。马融《围棋赋》:“离离马首,连连雁行。”
(20)陈:通“阵”。
(21)虎穴:喻险处。《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2)三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3)饶:对弈时让先或让子。
(24)机格:规格,格式。此处指弈棋水平之等第。
(25)台阁:指中央官署。
(26)商山:在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东南,自湖南溯汉水入长安经此。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山。
(27)飞锡:指游方僧。
(28)争道:谓抢占有利地位。《晋书·贾谧传》:“共愍怀太子游处,无屈降心。常与太子弈棋争道。成都王颖在坐,正色曰:‘皇太子,国之储君,贾谧何得无礼!’”道,棋盘上格子。
(29)蔼蔼:盛貌。
(30)九天:天最高处。
(31)贵游:指无官职的王公贵族。亦泛指显贵者。
(32)豪士:指豪放任侠之士。
(33)华筵:丰盛的筵席。
(34)出人意:出人意料。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观雨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观大散关图有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
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观雪二首·其一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观内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观猎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观插秧
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观放白鹰二首
【其一】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其二】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