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作品简介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翻译注释

翻译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论悠闲爱孤云论静爱山僧。

我将手持旌麾向江海而去,行前到乐游原上眺望昭陵。

注释

(1)清时有味是无能: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2)把:拿着。

(3)一麾:旌旗。

(4)江海去:吴兴在长江以南,东南近海,故云。

(5)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全文拼音版

jiāngxīngdēngyóuyuánjué
qīngshíyǒuwèishìnéngxiánàiyúnjìngàisēng
huījiānghǎiyóuyuánshàngwàngzhāolíng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杜牧的诗

相关推荐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城下路

〔宋代〕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唐代〕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代〕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将之京师杂别·其一

〔清代〕黄景仁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其一

〔宋代〕苏轼

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桔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好封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