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伤春词。此词以凄婉笔调抒写青春易逝的哀愁,展现了纳兰词特有的唯美与感伤特质。上片直抒胸臆,“锦样年华水样流”以锦绣喻青春、以流水喻时光,形成强烈视觉对照;“鲛珠迸落”化用鲛人泣珠典故,极写泪雨滂沱之态;“怯梳头”的细节暗示因病憔悴、不忍对镜的复杂心绪。下片移情于景,“绿云修竹怨”“红日落花愁”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使竹径含怨、斜阳带愁;结句“愔愔下帘钩”以无声动作收束,帘幕垂落的意象如同情感闸门的关闭。全词情景交融,辞藻精丽,在狭小空间内构筑起充满张力的忧郁世界。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
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
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此词应作于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去世后(约1677-1685年间)。纳兰性德三十岁英年早逝,其词多浸染着青春夭折的预感。词中“病余怯梳头”既可能实指其身患寒疾,更隐喻失去爱人后的心理创伤;“锦样年华”与“水样流”的尖锐对比,折射出贵族公子对生命脆弱的深刻体验。作为康熙朝宰相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虽身居朱门,却心向江湖,此词中“修竹”“落花”的意象群,暗含对纯洁情感与自由生命的徒劳追挽,与其“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慨叹一脉相承。
翻译注释
翻译
锦绣一般的年华像流水一样地逝去了,回忆起过去就会泪水不住的流。病愈之后体弱憔悴,害怕对镜梳头,怕看到头发掉落。
窗外小径上绿竹枝叶繁茂却满含怨尤,窗边洒入的落日余晖映照着落花,更生出许多愁怨。心中郁郁,只得放下卷帘,悄悄地独处深闺了。
注释
(1)锦样年华:谓锦绣一般的年华。此处指青春年华。
(2)鲛珠:原指鲛人之泪化作了珍珠,此处比喻为泪珠。
(3)迸落:散落。
(4)怯梳头:病起多脱发,栉则顺梳而下。怯:谓畏见落发。
(5)绿云:如云般繁茂的绿色枝叶。
(6)修竹:细长的竹子。
(7)愔愔:幽深、消寂的样子。一说柔弱忧郁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浣溪沙·旅情
畏路风波不自难,绳床聊借一宵安,鸡鸣风雨曙光寒。
秋草黄迷前人渡,夕阳红入隔江山。人生何事马蹄间?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罗衣不奈水沉香。遍翻眉谱只寻常。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
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沉沉。
浣溪沙·兰沐初休曲槛前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
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
怪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归来衫袖有天香。
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