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混同江

〔金代〕蔡松年

十年八唤清江渡,江水江花笑我劳。

老境归心质孤月,倦游陈迹付惊涛。

两都络绎波神肃,六合清明斗极高。

湖海小臣尸厚禄,梦寻烟雨一渔舠。

作品简介

《渡混同江》是由金朝诗人蔡松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乘船渡混同江和想象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求弃官归隐之心,全诗展现的是是仕是退的矛盾心理。

翻译注释

翻译

数年来多次呼喊着船夫,渡过清清的混同江,激起的浪花就因我多次渡江,而笑我辛劳。

我已到晚年,归心已重,只得抬头问月,我早已厌倦官宦生涯,以前的船迹都交付给了江流。

上京东京之间,络绎奔腾着许多河流,仿佛是受了河神之令变得肃静,上下四周一片明洁,北斗星高挂于空。

我是个四处漂泊的小官而已,拿着厚禄而没什么作为,只希望自己以后能在蒙蒙细雨中坐船打渔,过点平静的生活。

注释

(1)老境:老年时期。

(2)孤月:指月亮。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3)倦游:厌倦游宦生涯。

(4)两都:两个首都。 这里指上京会宁府城和东京辽阳。

(5)波神:水神。

(6)六合:上下四方。

(7)清明:明洁。

(8)斗:这里指北斗七星。

(9)尸:在其位而无所作为。

(10)渔舠:一种刀形的小渔船。

全文拼音版

hùntóngjiāng
shíniánhuànqīngjiāngjiāngshuǐjiānghuāxiàoláo
lǎojìngguīxīnzhìyuèjuànyóuchénjīngtāo
liǎngdōuluòshénliùqīngmíngdòugāo
hǎixiǎochénshīhòumèngxúnyāndāo

作者介绍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仕金官至尚书右丞相,封卫国公。工诗,风格清俊,部分作品流露出对仕金的悔恨,表达了归隐的心情。也能词,与吴激齐名,时号“吴蔡体”。著有词集《明秀集》,有魏道明注。

蔡松年的诗

相关推荐

渡河到清河作

〔唐代〕王维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淼漫连云霞。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宋代〕吴文英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五代〕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渡辽水

〔唐代〕王建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扬子江

〔唐代〕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宋代〕周邦彦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渡江

〔宋代〕陈与义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

渡百里湖

〔清代〕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