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代表作,被誉为"初唐五律之冠"。全诗以"东皋薄暮"的彷徨起笔,中二联"树树秋色"与"牧人归返"构建出层次分明的秋景画卷,尾联"长歌采薇"将个人孤独升华为隐逸之志。诗人突破六朝绮丽诗风,以素朴语言开创唐代山水田园诗新境,其"徙倚欲何依"的迷茫与"相顾无相识"的孤寂,生动呈现了隋唐易代之际士人的精神困境。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野望》此诗作于武德五年(622年)王绩弃官隐居东皋时,时年33岁的诗人经历隋亡唐兴的动荡,选择归隐故里。诗中"采薇"典出伯夷叔齐,暗含对新朝的疏离感。作为现存最早的成熟五律之一,其平仄工整的格律与即目抒怀的手法,直接影响了王维等盛唐诗人。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将其列为"唐律正始",清代沈德潜评其"变六朝之藻丽,开盛唐之先声"。
翻译注释
翻译
傍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1)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2)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接近。
(3)徙倚:徘徊,彷徨。
(4)依:归依。
(5)秋色:一作“春色”。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8)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9)相顾:相视;互看。
(10)采薇:采食野菜。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绩的诗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