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薛宝钗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透出了“身分”;颔联采用倒装方式,隐喻着薛宝钗的结局;颈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新颖的句法,将海棠的“白”与“洁”结合在一起描写;尾联则表现出薛宝钗“装愚守拙”。薛宝钗这首诗借花自喻,极写了她作为豪门千金端庄矜持的仪态。全诗用词得体,含蓄浑厚。
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咏白海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由贾探春、薛宝钗、贾宝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这首诗是由薛宝钗所作。海棠诗会这一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咏白海棠》是咏物诗,在描绘物的形象中,显现着不同思想倾向的不同人物的面影。薛宝钗借咏颂白海棠,表达了自己遵从“三从四德”,谨遵封建道德修养标准。
翻译注释
翻译
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注释
(1)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2)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诗的一种修辞句法,意即秋阶旁有洗去胭脂的倩影,露砌边招来冰雪的精魂。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显出本色。露砌,帯着露水的阶台近沿。北宋诗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
(3)愁多焉得玉无痕:花儿愁多怎能没有痕迹。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突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祥子。
(4)欲偿白帝宜清洁:白帝,西方之神,管辖秋事。秋天叫素秋、清秋,因カ它天高气清,明浄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沽,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高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的神气。
(5)婷婷:美好的祥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采莲令·月华收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论诗五首·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小桃红·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春日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浣溪沙·新秋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