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

〔清代〕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注释

(1)锋镝:形声。从金,啇( dí)声。本义:箭的尖头。泛指:兵器(枪刀剑戟)。

(2)弦歌:典故名。义项颇多,主要有:(1).依琴瑟而咏歌。(2).指礼乐教化。(3).为出任邑令之典。(4).指礼乐 教化、学习诵读。

(3)输心:交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山居杂咏拼音版

shānyǒng
fēngláoqiújuéguòránfèixián
yóuwèikěnshūxīnpínnéngnài
廿niànliǎngmiánhuāzhuāngbèisāngēnsōngzhǔkōngguō
dōngshìtángtángxìnrénjiānshèngzheduō

作品简介

《山居杂咏》是明末清初黄宗羲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述出他保持着从容乐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其名言"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更是广为流传。

创作背景

黄宗羲的《山居杂咏》创作于顺治年,明亡抗清,兵败隐居时创作。顺治六年朝鲁王,升左副都御史。同年冬,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

作者介绍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为梨洲先生;又固曾筑续钞堂于南雷,人又称他南雷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羲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居二首·其一

〔宋代〕释坚璧

瓶盂古涧冷相依,云淡山寒月色微。

眼底宾朋聊自足,屋头猿鸟恰忘机。

山园茶笋疏疏有,世路人情渐渐稀。

不记化权前后际,卷帘移榻看斜晖。

山居杂兴二首·其一

〔明代〕田汝成

芙蓉窈窕月朦胧,草阁遥怜玉殿风。

曾从龙舟西苑里,正闻莲漏百花中。

珠帘卷雾摇波绿,宝扇开云射日红。

恍向九霄重浪迹,却忘身世一飘蓬。

山居偶兴

〔清代〕邢昉

首夏气始燠,乔木纷葱茜。

碧草露偏滋,朱花晚犹绚。

荆扉寂无喧,卧起临书卷。

窗外鸣嘤嘤,新莺欻不见。

时睇远山云,卷舒日千变。

夙昔安可怀,忽复伤流电。

山居四十首·其四

〔元代〕栯堂

自是不閒閒便得,矜功负气总徒劳。

乾坤不换蜩双翼,泰华何殊牛一毛。

揭石出潭秋水怒,捲茆落地晚风号。

满头白发干时政,谩说商山四皓高。

山居书怀

〔明代〕蓝智

卜宅南村久未成,从来堂构在留情。

也知燕贺争先集,应笑鸠居拙自营。

环堵晚晴思傅筑,岩阿春暖候庞耕。

临池更凿观书牖,时得摩挲老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