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是明末清初黄宗羲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述出他保持着从容乐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其名言"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更是广为流传。
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黄宗羲的《山居杂咏》创作于顺治年,明亡抗清,兵败隐居时创作。顺治六年朝鲁王,升左副都御史。同年冬,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王行朝。
翻译注释
翻译
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
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
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注释
(1)锋镝:形声。从金,啇( dí)声。本义:箭的尖头。泛指:兵器(枪刀剑戟)。
(2)弦歌:典故名。义项颇多,主要有:(1).依琴瑟而咏歌。(2).指礼乐教化。(3).为出任邑令之典。(4).指礼乐 教化、学习诵读。
(3)输心:交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宗羲的诗
相关推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山村五绝·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山夜闻钟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吹寒月,窈窱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山村五绝
【其一】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其二】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长句
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