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是明朝大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表现了作者切望带兵出塞,奋勇击败瓦剌入侵者的雄心壮志。开篇四句写明军出塞时的雄壮声势;接着四句交待出征的缘由,指出明军是正义之师;再接四句描写明军势如破竹,勇往直前,平定边患,捷报频传京城的过程;最后四句表达自己志在平定边患,不求高官厚禄的高风亮节。全诗感情豪壮,气势畅达,语言率直,色彩明丽,场面壮阔,风格刚健。
出塞
健儿马上吹胡笳,旌旗五色如云霞。
紫髯将军挂金印,意气平吞瓦剌家。
瓦剌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
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将军出塞整戎行,十万戈矛映雪霜。
左将才看收部落,前军又报缚戎王。
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不愿千金万户侯,凯歌但愿早回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十五世纪初至中叶,瓦剌部落逐渐强大,不时侵扰明朝的西北边境。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于谦出任兵部尚书,入主兵部后,他力主加强边境防备,反击瓦剌的入侵。《出塞》此诗正是表现其切望带兵出塞,奋勇击败瓦剌入侵者的雄心壮志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战士们在马上吹起胡笳,五色的旌旗飘扬似云霞。
紫髯将军挂着黄金大印,意气奋发前去平定瓦剌。
瓦剌这穷胡实在是犬豕,竟敢向边疆挠乱我百姓。
像鼠狼般盗窃去了又来,不知道逃生却想来送死。
将军整顿军队出征边塞,十万大军戈矛映亮霜雪。
左翼将军才收降瓦剌军,前军又报抓了敌军首领。
胜利情报频频传到京城,皇帝大喜赏赐屡次增加。
不是为获得千金万户侯,只愿凯旋后能功成身退。
注释
(1)出塞:即“出塞曲”,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边塞军旅之事。
(2)健儿:壮士,此指士卒。
(3)胡笳: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
(4)紫髯将军:两颊上生有紫色胡须的将军。相传三国时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这里指挂帅出征的将领。
(5)平吞:平定消灭。
(6)瓦剌:明代对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东南,今新疆北部及蒙古国西部的广大地区。
(7)穷胡:瓦剌是明初逃往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的一支,故称“穷胡”。
(8)挠赤子:侵扰善良纯洁的百姓。赤子,初生的婴儿,这里指百姓。
(9)狼贪鼠窃:像狼那样,像鼠那样盗窃。
(10)去复来:往返多次。
(11)不解:不知道。
(12)戎行:军队。
(13)左将:左翼将军。
(14)部落:指瓦剌的军队。
(15)戎王:瓦剌军队的首领。
(16)羽书:紧急情报。
(17)天颜:皇帝的脸色。
(18)宠数优:指宠赏。
(19)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泛指高官厚禄。
(20)回头:过平民的生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于谦的诗
相关推荐
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蓟北门行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旁。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出塞词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出居庸关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出居庸关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出都二首·其一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稜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游二首·其二
行路迢迢入谷斜,系驴来憩野人家。
山童负担卖红果,村女缘篱采碧花。
篝火就炊朝甑饭,汲泉自煮午瓯茶。
闲游本自无程数,邂逅何妨一笑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