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宋代〕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作品简介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此词是欧阳修描写江南采莲女的经典之作,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采莲图:上阕聚焦少女情态,"窄袖轻罗"写其装扮,"照影摘花"传其娇美,"芳心丝乱"透露出朦胧情思;下阕转写暮色中的离别场景,通过"雾重烟轻""不见伴"营造迷离氛围,结句"离愁引著江南岸"将无形之愁具象化,余韵悠长。全词语言清丽,意境婉约,展现了欧阳修词"深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或为作者观有所感。时作者欧阳修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翻译注释

翻译

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

(1)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2)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3)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4)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5)归棹:归船。棹:船桨。

全文拼音版

diéliànhuā··yuècǎiliánqiūshuǐpàn
yuècǎiliánqiūshuǐpànzhǎixiùqīngluóànshuāngjīnchuànzhàoyǐngzhāihuāhuāmiànfāngxīnzhǐgòngzhēngluàn
chìtāntóufēnglàngwǎnzhòngyānqīngjiànláishíbànyǐnyǐnshēngguīzhàoyuǎnchóuyǐnzhuójiāngnánàn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文风。其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简洁流畅,诗词清新自然。主持编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官至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提携后进如苏轼、曾巩等,对宋代文化影响深远。

欧阳修的诗

相关推荐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宋代〕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回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蝶恋花·见说随帆瞻九面

〔清代〕王夫之

见说随帆瞻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晓日渐飞金碧颤。晶光返射湘江练。

谁遣迷云生绝巘。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代〕张先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近代〕王国维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蝶恋花·衰柳

〔清代〕王夫之

为问西风因底怨?百转千回,苦要情丝断。叶叶飘零都不管,回塘早似天涯远。

阵阵寒鸦飞影乱。总趁斜阳,谁肯还留恋?梦里鹅黄拖锦线,春光难借寒蝉唤。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近代〕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宋代〕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

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蝶恋花·谁道人间秋已尽

〔近代〕王国维

谁道人间秋已尽。衰柳毵毵,尚弄鹅黄影。落日疏林光炯炯。不辞立尽西楼暝。

万点栖鸦浑未定。潋滟金波,又幂青松顶。何处江南无此景。只愁没个闲人领。

蝶恋花·昨夜梦中多少恨

〔近代〕王国维

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渐隐,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