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

〔唐代〕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斗鼠上床蝙蝠出,玉琴时动倚窗弦。

作品简介

《夜半》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清新富丽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幽深而又朦胧的静夜图。起首两句是总写,通过静态的描摹,勾勒了深夜的总体轮廓,并力全诗定下了基调;后两句是细写,通过动态的刻划,以动写静,从而达到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细腻地表现了夜半的幽深和静谧。该诗神、意俱到,且用笔亦极自然。

创作背景

酌编大中五年(851年)秋。此心有愁思郁结而不寐,程梦星以为“悼亡”而作,似之。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卷上曰:“此亦悼亡之作。通篇歌去,有‘未免有情,谁能遣此’之意,而无儇薄气,所以定有悼亡。读此若专以为写景,则负此诗矣。”

翻译注释

翻译

半夜家家户户都停止了一切活动进入睡眠,露将要凝结为霜,夜色也暗淡下来。

斗鼠和蝙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出来活动了,而倚窗之琴弦时动,则简直似有幽灵在室内。

注释

(1)三更三点:古代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一更又分为三点。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下夜一时。

(2)露欲为霜月堕烟:《左传·桓公五年》:“七月有白露,八月露结,九月乃成霜。”

(3)床:朱本、姚本作“堂”。

(4)蝙蝠:一种能飞翔而似鼠的哺乳动物。焦赣《易林·豫之小畜》:“蝙蝠夜藏,不敢昼行。”

(5)玉琴:琴身嵌有美玉者,取其字面华美,亦美称为玉琴。

全文拼音版

bàn
sāngēngsāndiǎnwànjiāmiánwéishuāngyuèduòyān
dǒushǔshàngchuángbiānchūqínshídòngchuāngxián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夜坐二首·其二

〔清代〕龚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夜坐

〔宋代〕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夜合花·柳锁莺魂

〔宋代〕史达祖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

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宋代〕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夜月渡江

〔清代〕沈德潜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夜闻觱篥

〔唐代〕杜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夜梦故人

〔南北朝〕何逊

客心惊夜魂,言与故人同。

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九秋时未晚,千里路难穷。

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

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夜思中原

〔宋代〕刘过

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衣冠天一方。

独有孤臣流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夜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