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州子城晚望少室》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战后景物的描写和对山河失守、战乱难平的严峻形势的说明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极度伤感的心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金国的中京洛阳(今河南洛阳)被蒙古军攻破,留守撒合辇兵败自杀。蒙古军退后,中京人推举强伸领兵二千五百拒守,击退了蒙古军以后的多次进攻,守住了中京。《怀州子城晚望少室》该诗大约就作于这个时候。
翻译注释
翻译
黄河外屹立着巍巍青山,就像是展开了如画的卧屏,来自并州的孤独客子,凄惶地倚在怀州的高城。
那十年隐居的旧地,如今被抛弃在什么地方,这一片伤悲的心境,便是那高手也描画不成。
山谷口暮云渐生,上下翻卷,像是懂缠绵情意,恳切殷勤,林梢上夕阳返照,馀辉缕缕,却显得分外光亮,分外鲜明。
如今的洛阳城里,听说战斗仍未平息,半夜里我放声悲歌,终究是心潮难平。
注释
(1)怀州:在今河南沁阳,北倚太行,南临黄河,是洛阳北面的军事重镇。
(2)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就是内城。
(3)少室山:嵩山的东峰,在河南登封北。
(4)河外:黄河南岸。古人称黄河以北地区为河内(大约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少室山在黄河南岸,因此说是“河外青山”。
(5)卧屏:放置在床头的屏风。
(6)并州孤客:指诗人自己。元好问祖籍山西忻州,古属并州。
(7)十年旧隐:住了十年之久的隐居旧地。这里是指当时已经失陷的登封。元好问自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至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在河南登封闲居,前后达九年之久。十年,是举其整数而言。
(8)画不成:难以描画。
(9)郑重:形容情意殷勤,缠绵恳切。
(10)残照:夕阳的余晖。
(11)见说:听说。
(12)兵犹满:仍然塞满了兵戈。意思是战乱仍未平息。
(13)悲歌:悲壮的歌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怀良人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不见归?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怀吴中冯秀才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邮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怀宛陵旧游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怀求古翁
何时粉署仙,傲兀逐戎旃。
关塞犹传箭,江湖莫系船。
欲收棋子醉,竟把钓车眠。
谢脁真堪忆,多才不忌前。
怀旧诗伤谢朓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怀黾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怀钟山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