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州子城晚望少室

〔金代〕元好问

河外青山展卧屏,并州孤客倚高城。

十年旧隐抛何处,一片伤心画不成。

谷口暮云知郑重,林梢残照故分明。

洛阳见说兵犹满,半夜悲歌意未平。

作品简介

《怀州子城晚望少室》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战后景物的描写和对山河失守、战乱难平的严峻形势的说明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极度伤感的心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金国的中京洛阳(今河南洛阳)被蒙古军攻破,留守撒合辇兵败自杀。蒙古军退后,中京人推举强伸领兵二千五百拒守,击退了蒙古军以后的多次进攻,守住了中京。《怀州子城晚望少室》该诗大约就作于这个时候。

翻译注释

翻译

黄河外屹立着巍巍青山,就像是展开了如画的卧屏,来自并州的孤独客子,凄惶地倚在怀州的高城。

那十年隐居的旧地,如今被抛弃在什么地方,这一片伤悲的心境,便是那高手也描画不成。

山谷口暮云渐生,上下翻卷,像是懂缠绵情意,恳切殷勤,林梢上夕阳返照,馀辉缕缕,却显得分外光亮,分外鲜明。

如今的洛阳城里,听说战斗仍未平息,半夜里我放声悲歌,终究是心潮难平。

注释

(1)怀州:在今河南沁阳,北倚太行,南临黄河,是洛阳北面的军事重镇。

(2)子城:附属于大城的小城,就是内城。

(3)少室山:嵩山的东峰,在河南登封北。

(4)河外:黄河南岸。古人称黄河以北地区为河内(大约相当于今河南一带),少室山在黄河南岸,因此说是“河外青山”。

(5)卧屏:放置在床头的屏风。

(6)并州孤客:指诗人自己。元好问祖籍山西忻州,古属并州。

(7)十年旧隐:住了十年之久的隐居旧地。这里是指当时已经失陷的登封。元好问自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至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在河南登封闲居,前后达九年之久。十年,是举其整数而言。

(8)画不成:难以描画。

(9)郑重:形容情意殷勤,缠绵恳切。

(10)残照:夕阳的余晖。

(11)见说:听说。

(12)兵犹满:仍然塞满了兵戈。意思是战乱仍未平息。

(13)悲歌:悲壮的歌声。

全文拼音版

怀huáizhōuzichéngwǎnwàngshǎoshì
wàiqīngshānzhǎnpíngbìngzhōugāochéng
shíniánjiùyǐnpāochùpiànshāngxīnhuàchéng
kǒuyúnzhīzhèngzhònglínshāocánzhàofēnmíng
luòyángjiànshuōbīngyóumǎnbànbēiwèipíng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金兴定五年进士,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潜心著述。其诗沉郁苍劲,堪称金代诗坛巨擘,《论诗三十首》系统阐述诗歌理论,《岐阳三首》写亡国之痛,感人至深。词作兼有豪放、婉约之风,《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传诵千古。编有《中州集》保存金源文献,著有《遗山集》。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怀求古翁

〔唐代〕李商隐

何时粉署仙,傲兀逐戎旃。

关塞犹传箭,江湖莫系船。

欲收棋子醉,竟把钓车眠。

谢脁真堪忆,多才不忌前。

怀黾池寄子瞻兄

〔宋代〕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怀仙歌

〔唐代〕李白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