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多景楼

〔宋代〕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作品简介

《甘露寺多景楼》是北宋诗人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总写多景楼美好的景色,颔、颈两联直接写诗人在多景楼上徙倚栏杆所见景象。尾联写诗人见景生情的感慨。全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多景楼外围壮丽宏阔的景象,并赞美了多景楼的胜景伟观,意境旷远,韵格流丽。

创作背景

《甘露寺多景楼》是诗人中年离乡宦游至江苏镇江,登临风景优美的多景搂,因风光迷人有感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想观赏美景来到这多景楼中,栏杆边徘徊,极目长空。

波光摇乱云影浮着紫色翠色,满含山气的天空染得时青时红。

一川钟声佛唱融入淮南月色,万里船帆桅樯乘着海外清风。

年老了衣服上仍旧风尘扑扑,心里真羡慕那暮色中的飞鸿。

注释

(1)嘉:嘉美。

(2)徙倚:徘徊流连。

(3)钟呗:寺院诵经声。

(4)帆樯:船帆和桅杆,泛指江船。

(5)冥鸿:飞入远空的鸟。汉朝扬雄《法言·问明》,有「鸿飞冥冥」之语。

全文拼音版

gānduōjǐnglóu
shōujiājǐnglóuzhōnglángānwàngtōng
yúnluànshuǐguāngcuìtiānhánshānqīnghóng
chuānzhōngbàihuáinányuèwànfānqiánghǎiwàifēng
lǎojīnchénzàizhǐjiāngxīnxiànmíng鸿hóng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进士,历知齐、襄、洪等州,官至中书舍人。其文风古雅醇厚,尤擅叙事议论,《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等作品结构严谨,说理透辟。曾校勘《战国策》《新序》等古籍,学术造诣深厚。作为欧阳修弟子,其散文创作承袭韩柳古文传统而又自成一家,对宋代文风革新贡献卓著,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

曾巩的诗

相关推荐

甘草子·秋暮

〔宋代〕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甘州遍·秋风紧

〔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甘州·甲寅元日赵敬甫见过

〔清代〕蒋春霖

又东风唤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趁晴梢剩雪,斜阳小立,人影珊珊。避地依然沧海,险梦逐潮还。一样貂裘冷,不似长安。

多少悲笳声里,认匆匆过客,草草辛盘。引吴钩不语,酒罢玉犀寒。总休问、杜鹃桥上,有梅花、且向醉中看。南云暗,任征鸿去,莫倚阑干。

甘州遍·春光好

〔五代〕毛文锡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甘州·寄李筠房

〔宋代〕张炎

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翦灯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

甘州·渐斜阳

〔清代〕陈澧

渐斜阳、淡淡下平堤,塔影浸微澜。问秋坟何处?荒亭叶瘦,废碣苔斑。一片零钟碎梵,飘出旧禅关。杳杳松林外,添做萧寒。

须信竹根长卧,胜丹成远去,海上三山。只一抔香冢,占断小林峦。似家乡、水仙祠庙,有西湖为镜照华鬘。休肠断,玉妃烟雨,谪堕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