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言》是唐代文学家罗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所批评的是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的本性,短短二百来字,以简捷警策取胜,代表了晚唐犀利激拗的文风。
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
楚籍则曰:“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物品之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所以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
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像秦始皇这样。”
楚霸王项羽也说:“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
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
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因此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却不被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注释
(1)物:物品,指贵重的物品。
(2)韬晦:隐藏不露。韬:藏匿。晦:晦迹,躲藏起来。
(3)冠屦:戴帽穿鞋。屦:鞋子、靴子,一作履。冠屦原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用。下文的“衣服焉”,也是同样的用法。
(4)退逊之心:谦退忍让的心,指安分守己,不作非分之想。
(5)正廉之节:正直不贪的品格。指做人的高尚人品。
(6)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这是文言文常有的倒装句法,原意应是“其性不常”。不常,不能长久不变的意思。“常”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7)玉帛:玉:宝玉。帛:绸制品。玉帛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会盟时的礼物,后代作为财宝的总称。
(8)牵于:出于、受制于。这句可译作“受……所牵引”。晚唐作家写文章爱用生硬语或生僻语,这是一例。
(9)涂炭:困苦。涂:泥土。炭:火烧成的黑炭。生灵涂炭就是人民的困苦像陷泥坠火一样。
(10)西刘:指汉高祖刘邦,他建都长安,称为西汉。
(11)楚籍: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名籍,羽是他的字。
(12)盖:可能是、大概是。在文言文中,“盖”字一般用来承接上文,提起下文。
(13)靡曼骄崇:奢华尊贵。靡曼原意是奢侈华丽,骄崇有姿意尊贵享受的意思。
(14)峻宇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指帝王的居住与游乐。
(15)窥:窥视。这里指羡慕、觊觎。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罗隐的诗
相关推荐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河郅都鹰。
杨柳八首·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殿前欢·碧云深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
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朱履曲·弄世界机关识破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漫嵯峨。
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室思·其二
峩峩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竹枝词四首·其四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